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及预测研究

2019-10-21 08:48刘力行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节能减排

刘力行

摘要:建立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集团为例,对节能,环保,减排协同效应的演变过程和趋势进行了辩证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间,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协同作用得到加强,良好的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十三五”的节能环保和减排协同效应将逐步发展,并将通过仿真找出各环节的薄弱之处,并得出结论。新方案将不断优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系统动力学模型

引言

自中国制定“十一五”规划以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节能减排目标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永久目标。由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开采为主导,因此煤矿开采的能源行业,是中国许多高耗能企业中的重要原材料。本文研究了节能高效减排中的协同效应,并详细分析了节能减排过程中协同效应的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演变的过程。继续科学地研究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不断优化协同效应,并提供更加统一的规范依据。其次,将有助于找出中国高耗能企业节能和高效减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成功实现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提供完整的参考和依据。

一、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耗能企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火电机组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钢铁企业。真正体现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减排协同效应的指标体系分为节能减排系统。根据国家对全区域及企业高效节能减排目标的发展要求,以及关键指标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了节能环保减排体系构成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宝钢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实证研究

宝钢集团(现为宝钢集团的基本框架)是钢铁行业中比较先进的企业。它的在线数据非常丰富。全面数据的详细分析来自于宝钢2006-2015年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分析报告。

(一)评价基准值的确定

根据中国最新发布钢铁行业环境污染的严格全面控制以及钢铁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相应关键指标,钢铁行业所包括的钢铁制造企业均为优质钢铁企业,获得了钢铁生产企业节能,环保,减排体系建设的基准值。

(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根据评估模型,计算出宝钢节能子系统和减排子系统在2006-2015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综合评价值和协同度。

三、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程协同效应演变的系统动力学预测分析

(一)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程协同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为预测高耗能企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协同发展,以下是通过系统动力学对宝钢进行的模拟。

1.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程协同效应的系统流图及分析模型

在企业的能耗和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影响相互作用效果的因素。(1)选择节能环保系统功能来控制关键指标,包括煤炭消耗,水能消耗,电力消耗,天然气消耗,非煤炭原料消耗以及代表能源行业和高能耗的其他能源消耗指标。其中,宝钢股份生产过程中的煤炭消耗,电力消耗和天然气消耗占2006-2015年企业综合能源消耗的92%。48%?95.35%,2.28%?4.17%,2.17 %%?3.34%,即能耗结构变化不大,处于波动状态。因此,应考虑选择节能系统的控制指标:可控制的指标,例如每吨钢的新水消耗量,每吨钢的综合能耗以及总能耗。 (2)减排系统的监管指标。根据法规的要求,可以选择四个指标值,即NOx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烟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3)其他因素变量。经济发展的因素将企业的总利润率作为标准水平变量,营业收入和营业投入成本作为比率变量,并设置销售材料清单和利息费用的时间变量。设置相关环境保护成本,环境保护支出项目资金和环境保护成本资本化项目基金以及授权的技术专利数量。

2.模型检验

基础模型试验综合数据采用宝钢2006-2015年环保、节能减排等相关指标,利用Vensimple软件模拟了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中各种指标的曲线图。每吨钢新的水和COD排放水平的适用性以及模拟值用于测试模型的拟合度。

(二)宝钢企业节能减排进程协同效应演变的模拟预测

根据“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2006-2015年)的最终数据,可以对宝钢股份2016-2020年和节能减排的最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最终目的是:分析了宝钢节能环保和减排协调联动效应的演变过程。二,分析了宝钢“十三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总体趋势。第三,与“十三五”节能减排的目标相比,合理化目前阶段的薄弱环节。

四、结束语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是高耗能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综上所述,对于高耗能企业高效节能减排的相关性,对高效节能减排协同效应的演变及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宝钢实际案例的辩证综合分析表明,十一五、十二五階段,钢铁行业节能、高效、减排协同效应呈现出持续明显的改善趋势,减排的良好效果比节能环保的最佳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郑季良.吴桐.循环经济建设序参量三维调控机理及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3):147—150.

[2]陈盼.基于序参量的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23—31.

[3]赵伟.田银华.彭文斌.基于CGE模型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与节能减排效应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2014(4):55—63.

[4]张国兴.高秀林.汪应洛.刘明星.政策协同:节能减排政策研究的新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3):545—559.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节能减排
课程思政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
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