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红
摘 要: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形势下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以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要求为出发点,对如何平衡知识学习与兴趣发展的矛盾提出了校本课程建设和死亡教育亮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卓越课堂;死亡教育
知识的积累与兴趣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矛盾的对立体,他们的存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最近在与一些家长的沟通中,总是听到家长说:“哎呀,孩子学习太忙了,没法去兴趣班了。”每每听到这里,我总是觉得似乎有地方不对,引发了我一些思考。我将从以下方面来谈一谈个人对于平衡知识与学习兴趣矛盾的几点看法。
一、时代社会的发展。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份报告提出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综合表现的要求;是每一名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素养。这三大素养又可以细化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报告指出,“这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这份报告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校本课程的开设。
校本课程的开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石,立足于在兴趣发展中培养内化学生的学习,最终形成学会学习,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校本课程是提升办学品位、创建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以学校多年来实施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和研究、量身定做的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课程;校本课程是非学术性,而是兴趣性的;课程开发的主体不是领导或专家,而是学校和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教师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最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例如:初中语文开设:“表演的艺術”这一选修课。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专题《西游记》、在选修课上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把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改编成剧本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小组的讨论同学的交流,对文字的感知,同时同学还可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加上一些细节。最后,在选修课成本展示中展示演出。校本课程的开设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兴趣。
学习是一种能力,而非某一阶段的技能。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在兴趣的培养中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又在学习中深化孩子对世界更丰富的认知,形成更浓厚的兴趣。最终形成国家要求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如何做到既兼顾学习又发展兴趣呢?其实也就是惜时。
三、时间利用的高效。
这对教师和孩子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课堂时间的高效,又要有业余时间的高效。
课堂时间的高效,即要求教师从打造高效课堂演变为打造优质课堂,从打造优质课堂又进一步提升为打造卓越课堂。用课堂的高效、优质、卓越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为帮助其兼顾兴趣的发展赢得时间。
业余时间的高效,即让学生在发展兴趣爱好的目标下高效地学习。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安排时间的能力。有的同学生缺少统筹时间的意识和能力,即便老师每天跟孩子反复强调:“你们要抓紧时间提高效率,要抓紧时间提高效率,这样才有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光是口头上的说教,对一些学生来说不会有用。那怎么办呢?
我以为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意识,进行死亡教育。可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死是一个很忌讳的词。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处理不好,反而会给孩子的心蒙上一层阴暗的色彩,产生深深的疑惑和恐惧。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我和学生一起读了两本书,一本叫做《爷爷变成了幽灵》,还有一本是《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爷爷变成幽灵》这本书用绘本图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做艾斯本的男孩和爷爷的故事。爷爷突发心脏病猝死,小男孩伤心极了,有一天晚上爷爷回来了,并且每一天晚上都回来和他一起玩。然而有一天,爷爷叹气说:“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为了帮助爷爷,小男孩和爷爷一起回忆了很多快乐的往事。书中把爷爷死亡这件事用绘本的形式表现出来,丝毫不会给人压抑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温情。这样的书籍就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在《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一书中,他是这样说的:“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死亡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知道生的可贵,知道时间的可贵。就好像治水要先疏通堵塞的管道,学生有了对时间宝贵的意识以后,再进行时间分配利用上的具体方法指导,就有用得多了。
具体方法指导可以结合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比如:制订好学习计划,按照重要紧急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细化目标等。
总之,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学习会让兴趣发展得更加深入,才更有动力去深入地学习。在发展兴趣爱好时,如果有孩子学习到的知识作为后盾,发展起来就会更顺利更迅速。学习是一种能力,兴趣的发展可以加深这种能力,兴趣是一种教育,学习是一种终身需要的能力。
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学习是一段美好的历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张廷凯.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朱桂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探析.素质教育.2018
[3] 金·弗珀兹·艾克松.爷爷变成了幽灵.湖北长江出版社出版.2007
[4] 武敬敏.乔布斯给青少年一生的忠告.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安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