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2019-10-21 07:02陈辉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邓小平深圳改革开放

陈辉

设计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是新课标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紧密围绕着三个核心话题予以展开:第一个是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主要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领导人的认识角度突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性意义。第二个是分析和理解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一是通过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演绎体现对旧体制的冲击,并推动对内改革的进程;二是通过分析农村改革的内容,展现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三是讲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缘由与路径,理解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互动关系。第三个是中国改革开放,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着力彰显中国的改革开放突破了传统的苏联式社会主义,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在此基础上以时间轴的形式贯穿整个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体会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并让学生在过程中涵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实录

教师导入:这是国庆70周年庆典上的春潮滚滚彩车方阵,图中拓荒牛的元素很好地展现了深圳精神。当然,这不是深圳元素第一次出现在国庆典礼上。早在35年前,1984年建国35周年的庆典上就有一辆深圳彩车,上面有几个字特别醒目,是什么呢?

学生:经济特区、时间就是金钱……

教师:时间就是金钱是改革开放最著名的口号之一,今天的国庆典礼也用了这句话。我想,通过这两个彩车及背后的深圳元素,我们会发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深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非常特殊的角色。今天,我就由此出发去了解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时间节点(ppt展示时间轴),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有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层面,我想先请同学们思考: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你最关注的事件是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1:1980年开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特区。

学生2:1978年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学生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上进一步开放,融入世界。

教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觉到同学们目光比较敏锐,而且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刚才同学提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可是,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件事情影响着这次全会,比如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它从根本上摧毁了“两个凡是”的政治原则,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同时,当时出现了出国考察潮,尤其是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考察西欧5国,回国后写的考查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重视,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开了思路。除此之外,中央还召开了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说:“再不进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要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对于改革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两点极为重要:一是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为改革探索打开了意识形态的空间。二是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和频繁政治运动的历史轨迹。

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认为是一个转折点,以中央全会的权威形式确定了改革的方针。

那么,改革是如何起步的呢?我们先把目光移到深圳罗芳村和沙头角镇。(ppt展示材料)

隔着深圳河有两个罗芳村。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134元,新界罗芳村人均年收入13000港元。 新界罗芳村的人全是从深圳罗芳村逃过去的,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沙头角镇“中英街”的对比更是强烈:香港那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热闹;这边却一片荒凉,萧条冷落。

——卢荻《习仲勋主政南粤》

教师:深港两地的经济存在什么差别?

学生1:两地收入差距大,近100倍,太震撼了……

学生2: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教师:面对巨大的发展差别,老百姓选择了什么?

学生:外逃,跑到香港去了。

教师:人口外流,广东省委压力很大,同时也引起了中央高层关注。1977年11月,对“逃港”频发的问题,邓小平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同时,广东省委也积极采取措施应对。1979年4月,习仲勋提出让广东“先走一步”,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邓小平说:“贸易合作区的名称还是叫特区好;给些政策,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那么,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ppt展示材料)

授权广东省对中央各部门的指令和要求采取灵活办法,适合的就执行,不适合的可以不执行或变通办理。还有一条也很重要,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在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的目的,是使两省先行一步富裕起来,成为“四化”建设的先驱和排头兵,为全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验和培养干部。

——《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实施特殊政策的具体表现。

学生: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教师:能不能具体进行解释?比如从资金来源、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等方面。

学生:资金来源上以引进外资为主,会冲击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同时以市场调节为主。

教师:受冲击的不仅是公有制体制,还有计划经济等旧体制。举一个例子:1983年,深圳从原来的2万多增加到了30多万人,蔬菜供应成为难题。从周边地区找来菜农种菜,菜农跑了。因为菜价偏低,菜农更愿意去干别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提高菜价,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提高菜價需要经过省委,问题一度被搁置,民众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市委决定尝试让市场决定价格。市场放开后,菜价一度飙升至1.2一斤。民众再次怨声载道,正当市政府左右为难的时候,菜价居然自己回落到0.4元。为什么会回落?

学生:可能周边的菜运到了深圳,形成一种供求平衡的局面……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农民见种菜有利可图,纷纷种菜。从此,深圳的蔬菜定价权慢慢交给了市场,接着其它商品的定价权也由市场来决定。“吃菜”问题的解决,反映出深圳在改革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探路先锋,为其他地区积累市场化改革经验。

教师:当然,对于这种探索,有人认为是“试验田”,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复辟,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于是,是开放还是收缩,历史走到了一个关口。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抵达深圳,之后马不停蹄走遍特区,一路上他很少讲话,也不表态。这让深圳的有关领导很是着急,怕老人家不认可。到蛇口工业区时,机灵的袁庚用自问自答的语气说:“不知道这个口号(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犯不犯忌?我们冒的风险也不知道是否正确?我们不要求小平同志当场表态,只要求允许我们继续实践试验。”但是,小平当场依然没有表态。

27日,邓小平来到珠海,两天后一反在深圳的沉默态度,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ppt展示题词图片)这样深圳的有关人员比较着急。2月1日,已经回到广州的邓小平,在广东省和深圳特区领导的再三暗示和恳请下,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在最后的落款上,特意把时间写为“1984年1月26日”。

教师:落款日期的改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学生:表明还在深圳时已经有这个评价。

教师:那么,邓小平为什么在深圳考察时不题词?

学生:当时,可能处于一种谨慎的心理,因为只看了一个地方,可能心中没有底。

教师:深圳的考察,邓小平在行动上给予了支持,在言语上留下空白,看过珠海后信心增加,故留下墨宝。邓小平的南方视察,以新闻方式传播全国,特区的争论就此告一段落。1984年5月,中央宣布“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4个沿海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深圳成为全国其他地区考察和培训的重要目的地,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贡献了经验,也培养了大批敢于改革的领导干部。

当然,广东不仅对外开放是先行者,对内改革也是开路先锋。以农村改革为例,在政策不甚明朗的时候,借助当时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1977年底,广东省康海县谭葛大队进行了包产到户试点;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开始秘密包干到户。在经过一番争论和交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效用?

学生1: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村的温饱问题。

学生2:为解决农村的富余的劳动力,出现了乡镇企业。

教师:农村改革的推进一方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冲击了城市国有企业,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由于城市改革的复杂性,早在1978年底,四川省首先在6个地方国营企业围绕‘放权让利进行试点。1984年,在借鉴农村改革和经济特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承包责任制被大规模引入城市,也就是“包字进城”,城市国有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制,并围绕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

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加之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1992年,邓小平开启了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邓小平的此次南下,显得非常神秘,没有按惯例带新华社记者,媒体也没有相关报道。那么,邓小平说了什么呢?我们看看他在深圳的谈话:(ppt展示材料)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不争论作为一条原则定下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说起市场,又有人讲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其实,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哪是有那么多清规戒律的主义。

——邓小平(1992,深圳)

教师: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邓小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学生1:反对理论层面的争论,主张实干。

学生2:反对思想僵化,主张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学生3:主张市场经济,反对僵化的计划经济。

教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具体和全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尤其是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3年,提出了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由此股份制改革在国企大力推行,国企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经济也走出了80年代以来的短缺经济状态,各类商品极大丰富,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走出去”战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如果说改革开放带来的是一缕春风,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一场春雨。比如,1990年至2000年,外商投资5000亿美元,2001年至2010年投资1.8万亿美元。乘此东风,2010年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里,我们再回到前面的时間轴。(ppt展示时间轴)

教师:改革开放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苏式)社会主义?

学生1:所有制方面发生了改变,是多种所有制。

学生2: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教师:这种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式现代化转向开放式现代化的新模式,就是我们所开创和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十多年来,正是坚持改革开放,突破旧体制的束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成就巨大,这一点,这张表格中的数据可以为证。(ppt展示相关数据图)

教师:看到这组数据,同学们不难发现主要的经济指标有着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几百倍的增长,当然也有下降的,如贫困人口。相对过去而言,中国确实富起来了。有人说,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希望的时期。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深水区。为此,中央进行了再部署、再出发,广东和深圳也担负着新时代新使命: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8月18日,国务院发文,坚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作业布置:课后,请同学们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或“新时代深圳建设成就” 的主题,制定一份研学计划表。

研学准备:(1)确定研学对象:学段、目标。(2)拟定一个研学主题。(3)设计系列研学活动。

结语: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就巨大,不仅改变了自己,也影响着世界。我们相信,只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深化改革,砥砺前行,中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光明。

猜你喜欢
邓小平深圳改革开放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