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2019-10-21 21:48刘清新陈俊荣焦艳于永军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资源库药物

刘清新 陈俊荣 焦艳 于永军

【摘  要】 随着各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使得教学资源进一步标准化、科学化、动态化和共享化,从而促进了教学模式由传统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转变。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药物分析》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83-03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bases and online open courses, teaching resources are further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dynamic and shared, thu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 from traditional mode to online mixed mode.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practice show tha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can promo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 base of Drug Analysis.

【Key words】Mixed teaching model ; Teaching design ;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在当下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粉笔+黑板+课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想通过更多、更便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愿望,各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应运而生,有效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标准化、科学化、动态化和共享化,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和视觉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大量线上教育平台的出现,促使着传统教学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转变。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1]。现以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为例,探讨本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

国家职业教育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于2016年获得教育部立项,笔者主持了其中子项目《药物分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了《药物分析》在线开放课程。根据课程定位,在资源库冗余、丰富的颗粒化资源中选取调用視频、动画、教学课件等资源,并配套有随堂测验、作业、讨论及考试等。正是基于上述资源库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才得以实现。现以实训项目“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分析”为例阐述混合教学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

《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目标,将本课程设计了7个学习情境,在教学实施中,将其进一步分解成28个学习任务,并依据药品检验工作实际,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本次课选自“情境六 典型药物分析”中的“任务三 胺类药物分析” 之“实训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分析”,计划安排4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①化学法鉴别。②溶出度检查。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④数据分析,结果计算与判定。⑤记录与报告。

1.2 教学目标

根据本次课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掌握UV-vis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的结构依据、测定方法与操作、结果计算及判定;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化学鉴别原理与方法。

1.2.2技能目标:能够依据中国药典完成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测;能规范操作溶出度测定仪和UV-vis计;能进行片剂溶出度的计算及结果判定;能够正确书写药品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书。

1.2.3素质目标: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药品安全意识;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能正确理解和严格执行药品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1.3 重点、难点

重点: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结构依据、测定方法与操作、结果计算及判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化学鉴别原理与方法。

难点:溶出度测定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溶出度和含量结果计算。

1.4 學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职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等课程,学习了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和性质、UV-vis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与应用以及UV-vis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常用方法等知识,这些内容是本次课的重要知识基础。通过本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学生对药物的结构与性质感兴趣的占13.3%,认为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难学的占80%,不能熟练操作溶出度测定仪和UV-vis计的分别占46.7%和40%。

学生特点:学生多为00后,真正的手机原住民,对智能手机运用纯熟并不可或缺。通过对历届该层次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他们思维方式偏感性,不喜欢纯理论、逻辑推导的内容,逻辑思维能力弱,喜欢直观、生动、多元的教学方式,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2 教学策略与方法

针对以上教学分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分组实训等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并通过多元化、立体的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内容任务化,通过工作型学习任务的实施,对接药品检验工作岗位,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以真实的案例报道“某凉茶-感冒茶被检出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何鉴别对乙酰氨基酚并测定其含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打基础。

演示教学法:通过教师示教让学生熟悉真实的、规范的仪器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以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分组训练法:训练学生药品检验技能,培养学生药品质量第一的意识和依法进行药品检验的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符合药品检验岗位工作要求。

3 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主持了“药学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药物分析》”的建设,并依托资源库搭建了《药物分析》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具备了视频、动画、微课、自测习题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云课堂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进行教学设计。见图1 教学设计略图。

4 教学实施

见表1

5 评价方式

本次课评价采用多元的综合评价方式,具体见表2。

6 教学反思

6.1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任务驱动、案例、演示、分组训练等教学法,结合云课堂、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动画、视频、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突出了教学重点,解决了溶出度测定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溶出度和含量计算等难题,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溶出度测定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够正确列出计算公式。本次课学生综合评价分数平均为92.0分,基本达到了本次课教学目标。

6.2 工学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专家进课堂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并将行业要求引入实践教学,对接岗位,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廖丽霞 孙明礼 方涛 陈立钢.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 高师理科学刊,2018,(08):96-99.

[2]阮仁余 陈金拳 邓祥敏.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16): 186-188.

基金项目:

1.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14007)

2.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药学专业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414008)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资源库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你真的了解吗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扑热息痛过量很危险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吃感冒药是否暗藏风险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