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秋
摘要:音乐课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课堂中比较受欢迎的一节课,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他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形式的趣味性,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中小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基础知识课成为了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基础理论、识谱记谱
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中小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基础知识课成为了现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调查时很多同学都这样回答,老师讲的乐理知识太深奥了,实际生活很少运用这么专业的知识,并且中考并不考音乐这门学科。枯燥的发声练习、深奥的曲式分析及乐理知识,活生生的音乐被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肢解成零碎的概念,当音乐课上成了纯技能课,就会削弱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对音乐课的讨厌,学生在音乐课怎么能感受音乐本身呢?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满怀期待地盼来的音乐课,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堆砌,学生只好以被动和心不在焉的方式进行逃避,从而难以融入音乐课堂的学习中。
音乐教育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音乐表演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欣赏学习和音乐基础知识和识谱记谱技能的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往往在欣赏、表演甚至是创作方面更易于被孩子所接受。音乐基础知识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开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但是这个部分却是常常被忽视的部分。
在音乐基础知识、识谱记谱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学不得法、只让学生抄笔记、背概念与音乐脱节、枯燥无味而使学生丧失音乐基础知识、识谱记谱学习的兴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使用保守的教法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甚至与音乐教学的整体进度脱节,变成纯理论的讲解。
这时,教师就应在调查情况后,安排合理的过渡性教学,由易到难、由单声部向多声部过渡。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当然,音乐记忆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和积累。要培养科学的音乐记忆方法,组织学生多种感官参加音乐记忆的过程。运用丰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
另外,也会有部分孩子有“音盲”状况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讽刺或放弃的态度是错误的。对于音高辨别能力较差的孩子,常常可以通过训练使其获得进步和成就感。对于由于从小接触音乐较少而导致音乐听觉未能得到应有锻炼和发展和发声不准确的孩子,我们在教育中要倍加爱护,将这些孩子尽量安排在离琴近的座位上,教育其轻声唱、细心听,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在集体之中。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音乐才能,培养其欣赏音乐的能力。
当然,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尽量满足孩子们对于音乐的需求,适当增添一些具有流行元素的音乐,并且在其中加入理论的学习,充分展现音乐的情感性、愉悦性。让学生回归快乐的学习音乐的道路,寓教于乐,同时也帮助教师在音乐基础学习、识谱记谱学习更加轻松便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如何让同学们对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识谱记谱产生学习的兴趣呢,愉快的情绪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音乐教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欢乐活跃的状态下主动地学习,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首先教师得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复杂枯燥的專业知识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切实的学习与领悟。并适当的在低年级加入小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就已经学会了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在稍微高年级的课堂中多加入体态律动,增进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而并不是一味的填鸭式学习。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融入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识谱记谱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多点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努力挖掘音乐教材中可表现因素,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创造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和识谱记谱的技能,也是给了学生通向音乐大门的钥匙。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对流行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感兴趣这也不见得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和学生谈一谈流行歌曲,甚至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一些好的流行歌曲。从曲式结构,识谱等方面学习,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或弹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那么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这样更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和佩服音乐老师,进而树立老师在同学们中间的威信。
根据目前我们的音乐教学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努力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音乐课才会为同学们所喜欢才能达到其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