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伏忠
摘要:当前,各高职院校相继构建和完善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机制,并打造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但是许多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还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我们从创新实践教学入手,突破传统的课堂实践,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拓展了线下生活实践,开创了线上网络虚拟实践,构建了大小实践结合、线上线下实践呼应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完备体系。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相继构建了实践教学的相关机制,并打造了许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还普遍存在教学浅层化、组织形式化、参与狭隘化、效果评价差等问题。我院着眼于实践教学的创新,突破传统的课堂实践,建立了四大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拓展了线下生活实践,开创了线上网络虚拟实践,做到了课内小实践和课外大实践相结合,线上实践和线下实践相结合,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大实践”与“小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更具活力
(一)主题引领、基地实践的“大实践”把实践教学改革做新
所谓“大实践”,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深入社会,置身现实,在实践中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及其贯彻落实过程和具体成效,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所处区域的发展态势,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并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创新四类实践的重要基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接触、了解和服务社会搭建了一个链接的重要平台,是架构大学生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政策的形势动態,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着眼点,保证地方特色文化和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创建了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建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四类大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第一类“弱鸟先飞水滴石穿”闽东精神实践基地--习总书记当年下基层点下党村、徐江新村、郑家山村,全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第二类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柏柱洋(闽东苏维埃革命旧址)、闽东革命纪念馆、兰田村(兰田暴动);第三类是廉政教育基地—福安廉村;第四类是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坦洋村、溪坯渔村、虎头村、棠溪村。四类基地连成一体是我校学生社会实践优化推广项目优势的新亮点,其中,闽东苏维埃革命纪念馆被省委教育工委列为首批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积极参与主题活动。每年实践教学我们都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实践基地确立社会实践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滴水穿石弱鸟先飞”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到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下基层点,下党村、徐江新村、郑家山村等进行调研,重走习总书记下基层之路,探索闽东精神,了解“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及其带来的农村变化发展;以“美丽乡村生态行”为主题,带领大学生走访中国最美乡村“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坦洋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棠溪村等,感受文化古韵、绿水青山,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建设之魅力;以“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到闽东苏区所在地柏柱洋,参观苏区纪念馆,瞻仰苏区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洗礼;以“学习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建设”为核心,带领大学生深入到“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廉村,探索和搜集廉政的信息,感悟廉洁自律的为官心境;以“对接教育精准扶贫,践行乡村振兴计划”为主题走进坦洋村,领略时任宁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前后4次到坦洋调研指导乡村党建和脱贫工作的情景,调查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感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责任。每次“大实践”活动,都要求大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去,通过实地参观、考查、调研和各种交流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颇有价值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并制作汇报课件,进行班级汇报交流,进而举行全校性汇报交流评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实践体验,感同身受,既使大学生真正读懂读通理论,也使大学生真切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所在,课程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理论不再是抽象苍白的说教,而是“自有源头活水来”,是源于实践并指导着
实践。
(二)新闻播报、辩论教学的“小实践”把实践教学改革做细
所谓“小实践”指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与理论教学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实践环节。它侧重于感性的、直观的、具体的、便于学生参与的一系列活动。通常包括“课前五分钟读报”、新闻播报、组织辩论式课堂讨论等。这种小实践作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促进了大学生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理论思维能力。
坚持课前新闻播报。十几年来,不管在《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是《时事政策》课,我们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读报、新闻播报活动,开展课前时事宣讲活动,学生每3-5人为一小组,通过收集国际、国内新闻、省内新闻、校内新闻,制作PPT,两人上讲台播报,讨论时事重点、热点、焦点问题。新闻播报实践环节不仅使大学生了解关心国内外大事,开拓视野,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国情民意;而且又让自己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这小实践教学环节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辨别国际国内社会形势,提升思维辨别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自信。
活用讨论(辩论)式教学。讨论(辩论)式教学是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常用方式。我们要求大学生总结理论知识难重点内容、自身的现实思想、时事的焦点问题,悉心分析思考,每人列出一个题目,大家公平公开评选出最好题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围绕这个题目搜集查询资料,列出提纲,为讨论作好准备。每个小组由小组长阐明本组的意见,教师及时引导、启发和点评,最后公正地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和学生。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大学生就社会上热议的有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竞争较为激励,如果你帮助其它同学答疑解惑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成绩,是帮助他人,还是漠然处之等进行一系列辩论式课堂讨论,通过思想交锋辨明是非善恶美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如组织调查校内大学生的公德状况,落实公德建设从我做起;提倡低碳生活,倡导“光盘活动”等讨论。这些讨论活动促使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更要见之行动,学思并进,知行合一。
从近年来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看,“大实践”、“小实践”各具特色,不同的形式带给学生不同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二、“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内存结合、相互作用,让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更具魅力
(一)以生活实践、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线下实践把实践教学改革做实
校园生活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隐性教育,学生潜移默化中备受熏陶渲染,自然而然地丰富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丰盈了自身的精神生活,提升了自身的思想境界。在校园生活现实实践的历练下,推进了大学生实践、创造、自主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做实校内生活的实践。校内生活的实践使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实践生活更加丰富、鲜活,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展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征。充分发挥校园生活实践的作用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思政理论知识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三观教育渗入到校园生活实践中,作为重大节日、纪念、庆祝活动的指导,开展“一马当先”知识竞赛、“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征文演讲活动,以及感恩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读书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最主要内容,是理解与思考性实践教学。我们通过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社,为学生列出一些有价值书目,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尤其是引导学生品读《摆脱贫困》,积极学习、自主探究,记录笔记、写出感想等,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教师对读书活动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更深层,使他们将学到的内容全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服务社会。高校开展思政理论课目的归总于社会的回归,确保大学生无私服务于他人、社会和国家,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将道德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信念,并付諸于积极行动。
大学生服务社会主要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志愿者做公益等活动。通过这些服务实践的活动,他们了解和服务社会的自主性得到了增强,同时也锻炼了他们不畏困难、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促进了自身组织协调、社交能力的增强。一是学生布置利用节假日到一些地区或故乡去现场调研、考察的任务。二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义务服务,单独、自由组合实践小队、院系组织实践小队展开社会服务活动,义务服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以网络交流、虚拟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线上实践把实践教学改革做活
以网络为依托的线上虚拟实践教学,学生能获知更丰富的、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拘于时间、地点的局限,可以自主择时、择地进行学习。主要形式有:网络论坛、网络课堂、网上虚拟实践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虚拟教学是新时代实践教学的重要新载体。
把控网络交流空间。网络论坛是网络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在网络论坛中发表对个人成长、学校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看法,不仅强化了自己在虚拟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能力,而且显现了自己在影响社会舆情、凝聚社会共识、化解潜在冲突、规范个人行为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做法是:一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开办“互动沟通”、“道德观察”、“焦点关注”等栏目,还建立微信群、电子邮件等,和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二要主动开设教学微信、QQ群,并把微信、QQ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与教学课堂有机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力支持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加强推广与宣传,增强向心力。要主动界入学生QQ 群、微信群等,营造理性讨论、平等沟通的交流氛围,成为大学生们熟悉、信任的网络“好友”,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学生的微信和QQ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
载体。
创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声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协同等网络传输技术,模拟真实课堂环境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实践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创建网络课堂,让学生通过指尖参与实践活动。一是教师通过网络课堂播放影视资料,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选播《道德的力量》、《与法同行》、专题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年潮——中国梦》等,拓展深化理论内容;在《概论》课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看录像片《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和《历史的选择辉煌的成就》,选播《复兴之路》、《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等,这些影视资料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奋斗历程,学生深刻地感悟了中国共产党历经多年获得的辉煌历史成就。二是制作传播微电影、微视频。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依据不同类型的法律,制作出虚拟法庭情境的微电影和微视频。学生在真实情景再现的植染下,切身去体验和感受法律的权威以及执法人员的责任及光荣。再如,我们制作《畲嫂救曾志》微动漫,形象生动让学生领会闽东革命斗争的史实。三是可以虚拟网上社会实践,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例如线上虚拟再走长征路,利用网络切身体会到长征的艰辛和长途践涉,以及革命先辈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仰。所以,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值得尝试的
做法。
总之,“大实践”因其切入社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于特色,效果显著,克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弊端,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欢迎;“小实践”则形式多样,简单易行,能让大学生人人行动起来,个个参与其中,针对性、时效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彰显,学习获得感亦强。生活实践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创新化,理论内容与时俱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网络实践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可能的实践变成可能,提供了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机会和条件。这种“大与小”实践、“线上线下”实践的形式构建起全面的、立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杨艳春,卞桂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1).
[2]刘万英,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2 (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