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摘 要:本文简单描述了国内外声乐作品的不同特色。我国声乐的发展,民族唱法和声乐美声唱法的由来,结合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带来的影响,分析了中国声乐和美声唱法在结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将我国的声乐艺术以更好的姿态呈现给大众。
关键词:中国声乐;美声唱法;声乐艺术;结合
随着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由于经济复苏,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人生的乐趣,改变以往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美声唱法也是从那个时期从欧洲各国家开始流行起来,从意大利逐步扩散到东西欧。由于意大利是较早发展美声唱法,所以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拥有较为完整的训练系统,包含发声、训练、知识等不同系统。在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采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相结合的形式,期待可以让中国听众和世界听众享受不一样的音乐艺术。
一、美声唱法的影响
(一)美声唱法不但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声乐艺术,也影响着我国的声乐艺术。起源于欧洲的它,不但和欧洲音乐发展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声唱法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与其他唱法不同的是,美声的主要特点是混合声区唱法。自共鸣上来谈,就是把歌唱时所用的能共鸣的腔体都调动起来。从声音上来说,美声唱法是真假声都用,按照比例,真声和假声是混合着用的。
(二)在美声唱法中,女声会偏向于青衣,老生用真声比较多。是指真假声程度的混合,共鸣腔体的使用有区别。尽可能的解放能用得上的共鸣,太多了会不自然,太少又不连贯。最好使用有分寸和尺度,即自然又用的好,但是很难能用尺寸来衡量艺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类别,风格和形式也不同。
二、中外声乐作品对比
发声的动力是歌唱呼吸,也是歌唱的基础。和其他唱法不同的,美声最主要的特点是混合声区的唱法,不能良好运用呼吸方法来控制气息,就不会有悦耳的歌声。呼吸和所有声音表演技巧都密不可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优秀的著名的声乐作品:像《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诗人素食根据民间曲调《念奴娇》填词的一首独唱歌曲还有很多众人皆知的声乐作品像胡茄十八拍、阳关三叠、古怨、扬州慢、木兰辞、苏武牧羊。在当今国内美声唱法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国外经典音乐乐曲为主,这和我国声乐界习惯的咬字观念有关。我国的传统声乐作品,大部分都源自于戏曲本音。通常认为,我国汉语的平仄比较显著,和传统国外作品相比中文的唱法难度比较大,音域范围比国外作品窄。而且,不管是声音的表现力还是唱法的演绎和外文相比都会有不足,久而久之,用美声唱法演绎的中国声乐作品就逐渐不受大家追捧了。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古典歌曲的创始人卡契尼,他创作的《阿玛丽莉》的音域不宽,但其旋律优美动听,细腻感人,表达了男人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以及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从音乐结构上来看,《阿玛丽莉》整个曲子可以分为三个乐段,采用的是复二部结构:“A+B+B'”,这样更增强了对比性和艺术表现力,加深了人们对词曲的印象。
中国现代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则是以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为象征,用了《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共九个乐章,描述了中华人民遭受的苦难,痛斥了万恶的侵略者的残暴,向全世界发出了战斗警报,我们要民族解放!每一段不同的变化,发出了令人悲愤的叹息。同时,这叹息中又孕育着希望,《黄水谣》中女声曲调简单又舒缓,诗人禁不住展望未来的希望。
三、中国声乐作品的发展与创新
(一)很多歌手在表演时,都会选择观众听不懂的外国歌曲,作为听众,听不懂作品,会让这个欣赏过程略显沉闷,只是欣赏音调而不懂歌词也不能满足听众们的好奇心。过度的崇拜外国作品,并不利于中国声乐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学习国外美声唱法的优点同时,把技巧运用到中国声乐作品里。两者结合,让我国的声乐作品弘扬光大。虽然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们在学习中普遍联系的都是欧洲经典歌曲,但是这些歌曲的技术含量都很高,为学生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歌唱技巧。身为中国人,如果能结合国内声乐作品,运用适当的技巧,巧妙地融合我国音乐传统、民族语言,则能让中国声乐走上一个大台阶。
(二)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是俄国男低音歌唱家,也是世界低音之王,闻名世界。他的嗓音洪亮、雄浑有力、音域又宽,接近于低音男中音,善于演唱具有朗诵风格的歌曲,在强弱变化、笑声、哭声、假声、半声等特殊唱法的运用上,游刃有余。他这样的一个匠人曾经对人们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他不但要掌握精湛的歌唱技巧,还能用恰当的声音表答出作品中不同的情节所要表现的感情,发出为表现情感所需要的音调。”练习声乐作品时,充分理解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也可以经过歌曲去理解作者的用意,作者的创作背景。使歌词套用在曲谱节奏里,对此多练习,让语言变得充满活力与生机。例如《小白杨》,从歌詞表面看,是战士把战友从家带来的树苗一起种下,浇灌呵护树苗成长,实际是把战士比作高达强壮的白杨树,扎根边疆,一代代战士们无私奉献。情感的表达不会仅仅依赖于声音形式变换,歌曲的个性、作品的词也影响着音乐作品的情感。“声”“情”结合,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我们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中国声乐的生命力,促进中国美声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晓悦.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结合探究[J].戏剧之家,2018.
[2] 张妍.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有效结合[J].戏剧之家,2017.
[3] 黄羽珊.浅谈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作品的结合[J].艺术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