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以《月光》为例

2019-10-21 16:42蒋传星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变革

蒋传星

摘 要:德彪西,法国现代最著名的作曲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印象艺术主义的社会大背景中,德彪西运用不同于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的创作手法。创新性的脱离传统音乐特征,用新的音乐和声、语言及表现功能去建立新的音乐本质。并重新定义音乐结构之间的关系与逻辑,重新梳理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文以的彪西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月光》为例,从分析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声关系、形式内容等方面,对德彪西音乐创作风格的创新突破进行论证。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创新;变革

德彪西的作品与古典主义时期热衷于表达具有重大变格意义的社会题材不同,也异于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中体现出的哲理性的思考,当然也不同于浪漫时期的那种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在某些角度上,可能更会强调音乐作品所能赋予朦胧的感觉、印象。这样的音乐思维为他所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奠定了基础。

从创作思维的角度看,德彪西的音乐在结构上也有大胆地改革创新。他所认为的音乐统一并不是通过部分之间所存在的一定关系,或是一定的层次递进,而是通过部分之间所相似的性质或是色彩功能来获得,使得德彪西的作品在结构上显得较为自由、随意。他的音乐在和声调式上的创新也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与传统的音乐不同,并非只用到大调和小调音阶,和声也并不一定特别强调功能性、功能的解决等。许多时候,他会用到早期教堂中多使用的古老调式上去,和声上细腻、新奇的手法使音乐更富于色彩。

一、什么是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法国印象主义流派;另一种则是包括技法革新在内的印象主義美学思潮。印象主义也称为印象派,其实最早是源于法国画界中出现的青年画家与官方学院派的斗争。而在绘画领域中,画家把光和色彩与美学相结合,运用到艺术法则上,这样的艺术观念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这样的审美理念同样被应用到当时的音乐创作活动中,许多时候,开始放弃传统的规则,守旧的逻辑,而更多的凭借自己的主观感觉。因此,当印象主义被引用到音乐创造活动时,许多的新的调性、和声运用、音乐的语言形式、结构都被赋予新的美学观念,与古典主义和浪漫时期的作品不相同。

二、德彪西与印象派音乐

德彪西的音乐创作,许多时候也同印象派画家一样,也许更多时候会抓住自己的瞬间产生的灵感,突然具有的印象、感觉。或又是一种突发性的刺激。德彪西在音乐风格上勇于创新,在调式上,将中古调式大胆、广泛地运用在作品当中,并在调式风格上并不局限在大小调的变化、同时期调式色彩的变化,而是可以在音乐作品中使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调式类型。和声上,也不拘泥于功能的运用、对正、解决,而是用许多不同色彩的和弦“有序或无序”的进行组合,也不强制和声的色彩是否和谐、有规律,和声语言之间的层次也不会特别清晰;在音乐的语言结构上,不再强调各部分之间所相互依存的“对比”或“统一”,音乐想写到哪里,与其他部分的结构并不会建立太多的逻辑关系,以《月光》为例:

三、《月光》的印象语言

(一)结构特点

全曲为再现的三部曲式:A(1-26)、B(27-50)、A(51-66)、尾声(66-73)。通常来说三部曲式的三个段落之间是存在相互的依存、对比和统一的。尤其对于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中段,与呈示段都存在材料与调式之间的紧密关系。那怕是展开中段,在调式上至少会存在一定的功能关系。但这里的A部分是从bD大调上开始的,在B部分却走到了中古调式上,但在B段收尾,又转回到了bD大调的属七和弦上引出再现。乐段的材料上也对比强烈,在A段的朦胧色彩之后,到了B段织体形式的变化、调式和声的变化都进一步加深了乐曲的梦幻色彩。而再现是典型的带变化的再现,从织体上,情绪会更加流动。旋律变化不大,最终也停留在了bD大调上进行终止,再加上一段尾声收尾乐曲。

(二)和声特点,以A部分为例

首先在bD大调主六和弦开始,而马上在第二小节就离到了VI级和声上,增加模糊色彩,在第一句(1-8)来看,和声从与古典的音乐来对比,几乎看不到所谓的功能和声进行,而更多在考虑和声的色彩功能。再看低音,从第2小节开始形成了“bG-F-bE-bD-C-bC-bA-bG-F-bE”的二度下行音列,而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形成“平行六度”音程的进行,旋律上并连续地使用和弦与辅助性的和弦外音进行旋律发展,让音乐的色彩线条极其细腻。

(三)个性化和声的运用

从A部分能在开头就看到离调和声的进入。在15-16小节,SⅡ9和弦的使用也使音响效果变得饱满而颇具个性。19小节是bD大调的属七和弦但却没有往后解决,而是进行到Ⅴ7/Ⅵ到Ⅵ级的进行,再到调式的Ⅶ7解决到主去。B部分的调式上引入的中古调式更进一步模糊色彩,在进行到37小节后,调式走到了#c小调,而实际却是由bD大到同主音小调bd小调的转换,让音乐在朦胧的色彩当中还有部分细微的统一。

四、结语

德彪西与印象派,给后来者带来的不仅是音乐创作的变化创新,更是一种流派。让音乐的审美不再拘泥在那么多的规矩之中,使音乐审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德彪西是印象派的领头人,是二十世纪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对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菲利克斯萨尔彻.结构听觉—音乐中调性的贯穿性[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2] 谢福源.音乐分析谱例集[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3] 王次炤.音乐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变革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卷首语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克劳德?莫奈及作品浅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午后的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