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教学策略与方法探究

2019-10-21 15:12王爱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专业化教育教学新课改

王爱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与时俱进,新课标课程改革时代也随之到来。新课改要求下,历史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许多改变。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实现教师顺应新课改潮流、教好学生、以人为本是教育行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重点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有关实验教材、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及考试评价制度的变革、农村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总结实施新课程的经验,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教育教学 创新 课堂 专业化

二十一世纪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所以,国际上国与国的较量已经不仅仅限于经济上的竞争、军事上的较量,更多的也在于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引领人才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上,我国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也越来越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向世界接轨。经济高速发展、历史却不容遗忘,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做好历史教育,带领好学生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达到上述水平,不仅要顺应新课改的潮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改变,更要从教师本身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上做出质的改变。[1]

一、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新课标教育改革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当代学生。作为老师,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推行者,不仅要回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学会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那么,在现实教育问题中存在着那些问题制约着教师的教学发展。首先,由于新课标教育的改革,许多老师习惯沿用老式的教材与方式进行教学,在“新”与“旧”当中难以适应与应用,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取舍不知如何变通,其实,改革的最主要意义不是在于新方法而是在于新思想,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由于教学理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等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老师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建设。另外,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新课标改革采用行政力量的干预,这给了老师在教学任务与教学评价上很大的压力,行政力量干预过多,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性,新课改的推行不单单需要自上而下的力量、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参与,行政力量的过多干预,则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消极的方面,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归于理论、实践归于实践。所以,在实践中,新课改的推行不应该只是教师的问题,更应该是社会各界的事情。全民参与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更应该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在教学水平上把好关,走好新课改推行的第一步。[2]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教好历史课程

历史课程的教学意义在于,带领学生缅怀历史、展望未来,培养学生能在历史进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的学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高中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许多历史教学老师无法正确把握改革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没能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使教学水平受到了了很大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使教师自身与教学方式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打破陈旧的历史教学思想,更新新思想新方式。陈旧的教学思想强调注重讲解教材的过程,强调灌输式教学,不在乎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时害怕讲得不够细、讲得不够多、讲得不够深、讲得不够全,在教学内容上生搬硬套,不在乎学生能够接受多少,能够理解多少、能够吸收多少。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好奇的空间、理解的余地,害怕不讲完学生考试肯定会吃亏,一直固执地认为学生的学习目的重中之重是为了考试,不在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在乎学生是否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是否乐于接受,但是,事实证明我们这种陈旧的思想是错误的。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有自己的学习目的,老师不应该在主观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学。陈旧的教学思想已经完全禁锢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并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已经勇于思考的能力,也完全否认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已经学习目的的能力及计划。所以,要做到与新课改与时俱进,首先要做到一点,那就是勇于摒弃陈旧的思想,勇于在教学观念上做到创新,做到突破,然后,教师要从心底认同新课改,不能存有疑虑,瞻前顾后,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认同改革,才能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伟大教育中去。另外,由于新课改的推行,很多老师总是认为自己对于新课改的内容还没有吃透、對要点没有把握、对目标没有掌握,但是,教师作为教育的领导者与倡导者,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除了加强自身建设之外,还要调整好自身心态,自信自己能够掌握好、把握好新课改的要求,这样才能走好新课改的第一步。[3]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学生来到学生去。历史课程的改革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更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于学生,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总的来说,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立足于学生、出发于学生、发展于学生、在学生中教学、在学生中总结、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也使学生在课堂中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建立起培养兴趣、把握教学、培养能力三个方面的教学维度,建立起全方位、全立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完成教材上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之后,收获能力上的锻炼。新课改下,高中的历史教材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前以时间为轴线的的历史教材变成了以专题为划分的教材,以前比较单一的阶级斗争史观不再是核心,而是涌现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史史观等多种观念,如此大的转变,不仅仅是对于学生接纳知识的一种挑战,更是对历史教师在形成固定教学思维的一种挑战已经对自己学习的历史知识的一种颠覆,所以,如何在新与旧之间衡量好度,如何做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对于站在教育事业一线的教师来说意义重大。笔者认为,教师在顺应新课改潮流的同时,对于新老教材要熟练掌握,做到新教材与老教材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另外,老师要明白一点,新教材与老教材在知识点上并无太大的差异,知识在编排上有了转变。将以年代为顺序的教材改成了以专题为划分标准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学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比如,讲解改革这一专题时,老师可以对比讲解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等变法改革的背景意义,在对比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并且,笔者认为,将什么都要讲清楚的时代已经过去,老师要学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空白,让学生有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空间和能力。我们不是要培养会考试的学生,我们要培养有能力的学生。

第三,把握教材编排意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改下编排的课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它不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更在教学大纲上做出了变革式的转变。新的教材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很大的弹性,它不仅给教师的发展留了充足的空间,也给学生的能力锻炼以及知识探索方面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教师与教师之间还有可能存在着知识点讲解的不同,这些也给实践中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正确理解教材、正确讲解教材、正确使用教材成为了新课改历史教学对于教师的第一要求,其次,历史课程的教学由于存在上述不能把握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些论文、或者权威机构出版的提纲辅助教学,另外,由于教材的编写存在着编写人员的主观认知,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加工,结合教学实际,使理论更容易应用于实际,使理论相结合与实际。[4]

当然,以上的几点,都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改变,从而适应新课改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手段、明确教学任务、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面对新趋势与新要求,老师也要首先在自身层面做出建设与改变,将新思想、新方法带给学生、应用于学生。[5]

三、新课改背景下老师要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历史课程的教育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新课改的要求下,使得新的历史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历史、地理、社会、伦理、道德等多方的学科知识,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广,这些方面给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在一方面把握好教材的同时,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历史研讨小组对历史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及研究,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历史基础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学校、适用于学生的历史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每个老师的教育水平不同、专业研究领域不同、教学经验不同,所以,在每个老师对于新教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单靠一个老师对于整个学科进行把握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老师进行知识的完善,掌握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材、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学校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组织老师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汇集集体的智慧,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由于不用的老师专长方向与教学风格都不相同,通力合作也有助于教师队伍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备课、授课、复习等方面做出整改与完善。

四、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抓好人文教育中的每一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教学理念等随着新课改的深化也随着有了巨大颠覆,重视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禁锢学生思想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培养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突破的学生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意义。但是,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更要让教师在教学上敢于创新、敢于质疑也敢于突破,教师最可怕的不是教得不好,教得不好可以学习可以改变,最可怕的是守着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只知道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教师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播种者,要学会从枯燥的内容上做出创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会思考、能思考、能动手、能解决的能力。课程是一种艺术,授课是一种绘画艺术的行为。艺术的精华之处恰恰在于新颖与创新。所以,老师在教学上,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学会创新,将课堂留给学生,与学生进行知识上的交流与较量。

另外,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类科学,是人文教育的范畴,所以,老师在教学上难免遇到一些在历史上存在争议的人物、事件,比如历史上对商鞅、王安石、洪秀全、拿破仑、曹操等人的说法评价不尽相同,老师应该着重把握这些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踊跃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看待问题的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明白,教学的主体都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创设能够自主学习、自愿学习的环境,只有学生想学习、愿意学习、自主学习,教学的过程才变得有意义,所以,在教学的同时,老师更多的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

结语

新课改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许多能够自主发挥的空间,老师作为教育事业一线的奋斗者,肩上的使命已经不仅仅在于教学,而是将学生的能力与未来规划融入到了教学中,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对于自身的建设与改革也存在这必然性与必要性。历史课程在新课改后作出了颠覆性的改变,其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洪流中逝去的人或事,更多的意义则在于缅怀历史,展望未来,自觉培养一种创新精神、突破精神,使自己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让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柳小军.新课程实施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1期.

[2]王莹莹.以“学习为源点”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观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3]吴莹莹.教师情绪能力、课堂教学策略与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刘凤云.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情境教学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1年20期.

[5]吕立杰,马云鹏.情境教学和小組讨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策略的观察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0期.

猜你喜欢
专业化教育教学新课改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