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占浩
摘 要:本文在分析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基础上,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对策建议
一、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在不断变化。1979 年至 1997 年,我国经济面临高通胀的压力,严重影响经济平稳发展,此时主要是以“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为目标。1997 年之后,我国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通货紧缩、内需不足、失业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此时最终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保持国家外汇储备和稳定人民币汇率等。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在各种目标之间进行选择和权衡,增加了货币政策制定的难度。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我国经济面临着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的目标仍然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稳定物价和控制失业。同时,我国货币政策也兼顾了资本市场发展和特定产业的扶持。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数量型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等;另一类是价格型指标,如利率、汇率等。
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有效性,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调控中介目标而运用的操作手段。理论和政策实践表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三大类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第一类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这类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经济运行,但无法引导货币流向。第二类是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 “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这种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影响货币流向和货币供给总量。第三类是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中央银行在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直接信用控制等货币政策工具时,也会适当运用一些有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特定行业和产业部门行定向调控,达到扶植新兴产业、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目的。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设立了多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区别于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 “大水漫灌”,更有针对性,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更温和,为货币政策决策者所青睐。
三、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建议
1、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大规模的宽松刺激货币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而总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货币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某些特定行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造成房价高涨,产能过剩,杠杆不断加大。这导致货币资金在银行和过热行业之间空转,挤占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份额,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最终导致货币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应该保持货币存量的基本稳定,不再过度增加货币供应总量,而是通过定向宽松的方式,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小微企業和新兴服务企业的资金支持,将过热行业的资金引导过来,同时为这些行业提供较为宽松的信贷空间。
2、推进利率市场化
加强理论传导机制的效果,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利率市场化的目的是利用市场手段引导资金按照货币政策意图进行传导和流动,使利率水平反应资金供需关系并对资金进行有效配置,提高货币流通的效率。首先,货币当局应逐步取代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余额等数量型工具,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高利率变动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提升利率对资金的引导作用。其次,中央银行应建设和完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中央银行只要影响基准利率走向,就可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资本市场资金成本、资产价格以及汇率等变动,最终促进消费、投资和总需求,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3、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在目前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为了冲销新增外汇占款,之后又要被动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往往不足,造成被动宽松的局面。而在国际金融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受国外货币政策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为了避免货币政策受到外汇占款和国外货币政策调整的过度影响,就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方面,应该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汇率的管制,建立和发展完善的汇率市场,发挥市场力量,在维持人民币币值基本平稳的前提下,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区间。另一方面,我国应逐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引导国际资本流入特定产业和部门,为我国经济增长服务,同时引入竞争倒逼国内行业改革。通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吸收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独立。
4、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国家应鼓励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货币政策要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协调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关系。经济理论表明,货币政策可以直接作用资本市场,也可以通过中间变量影响资本价格继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从我国资本市场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发展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货币政策效果的角度看,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引导货币借助证券市场流入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应鼓励资本市场发展,规范证券市场运行,打破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加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协调。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可以关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产品市场的波动变化,适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宇,陈西果. 论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战略转型,南方金融,2015(1)
[2] 李海燕,康洋.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取向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5(7)
[3] 梁涛. 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新金融,2015(8)
[4] 马宇.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政策转型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