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过程中的“时、度、效”研究

2019-10-21 13:52姚田丽王晓菲
大东方 2019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姚田丽 王晓菲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以质量提升为着力点,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目标,旨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并从目标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实施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系统部署。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强主力、聚合力、增引力、足动力、发巧力,全面系统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度;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应该是精彩纷呈、活力无限、魅力四射,给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以最大帮助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律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然而,目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象,例如学生对这门课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问:“老师,上这门课有什么用?我们从小学就上政治课,到了大学还上,有什么意义?”,有的班级为了保证到课率还出现了上课刷指纹签到,而被动到课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等等,依然没有达到上课的目的,因此,老师也感到这门课不好上、不好教。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堂这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呢?今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当然就要求教师要有高水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实现这种要求,教师就要密切关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积累教学智慧和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可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新时期,新的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一门,而且是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这门课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还能够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不想学、老师难教学的现象严重影响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想要改变和改善这种现实状况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正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就必须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高校培养人才不能只限于抓好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要做到立德树人,且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立什么德、怎样立德”,“树什么人、怎样树人”,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育人、核心在育人,所育之人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最根本标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育高质量的人才,没有高的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高校的“立德”与“树人”任务也就难以得到真正实现。当今时代,经济不断强盛、科技逐步强劲、文化更趋繁荣的中国,正由“富起来”健步走向“强起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更加迫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新方位上应时代之需而提出的新号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中应发展之求而提出的新任务。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要把握好“时”,善于根据“时势”、利用“时事”,找准时机、抓住时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因“时”而动。提高艺术性,要掌握好“度”,恰当把握火候,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频度、力度,讲求施展有“度”。提高艺术性,也要谋求好“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感染力,力求切实有“效”。提高艺术性,还要利用好“力”,善于借力、发力,善于灵活而富有成效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途径路径、环境条件,精妙而巧妙地开展各项工作,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再次,增强针对性,找准核心与关键,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增强针对性,要围绕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切准薄弱环节、短板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增强针对性,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国家的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的疑惑困惑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增强针对性,还要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事件的不同情况、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方法,有针对性地化解问题。

总之,在新的时代方位下、新的起点上、新的征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唯有更加重视质量问题,切实以科学质量观为引导,自觉追求内涵式发展、推进质量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才能以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迈向新的发展时代。

基金项目:山西财经大学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时、度、效”研究(201612)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