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巴赫的交响曲初探

2019-10-21 13:54饶露萍
黄河之声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交响曲巴赫初探

饶露萍

摘 要:作为前古典时期的作曲家,C.P.E.巴赫是巴洛克晚期通往古典盛期的桥梁,他的交响曲是德国第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成熟的作品,由此也揭开了欧洲器乐音乐的创作中心从意大利转向德国的历史序幕。

关键词:C.P.E.巴赫;交响曲;初探

C.P.E.巴赫是“北德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前古典时期作曲家、羽管键琴演奏家,生于魏玛,是J.S.巴赫的次子,由于他曾经在柏林和汉堡工作,因此世称“柏林巴赫”或“汉堡巴赫”。C.P.E.巴赫在18世纪下半叶享有盛誉,在当时,人们提到巴赫的时候所指的并非是J.S.巴赫,而是指C.P.E.巴赫。C.P.E.巴赫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在其父亲影响下的巴洛克时期(至1738)、柏林时期(1738-1768)和汉堡时期(1768-1788),其交响曲创作主要集中在柏林时期和汉堡时期。

C.P.E.巴赫任职于普鲁士弗雷德里希大帝宫廷期间开始了他的交响曲创作。9部《“柏林”交响曲》(Wq.173-181,H648-656)作于1741-1762年,大部分作品在C.P.E.巴赫的管弦乐队扩大后增加了木管乐器的部分。这些早期交响曲是三种風格的融合,C.P.E.巴赫将愉悦、简朴的意大利风格、其父亲塞巴斯蒂安·巴赫精湛的技法和自己富有个性的情感风格相结合。

《“柏林”交响曲》是快一慢一快的三乐章结构形式,快板乐章已经显示出古典奏鸣曲式的雏形,交响曲的慢板乐章都非常具有表现力,末乐章常常是来源于三拍子的巴洛克舞曲,如吉格舞曲和小步舞曲等体裁。

《G大调“柏林”交响曲》(Wq.173)作于1755年,为弦乐队和通奏低音所作,风格与意大利歌剧序曲相似,尤其是第一乐章。特别需要关注的是C.P.E.巴赫在这部作品中已经明确给出力度和表情记号。第一乐章是单主题奏鸣曲式,省略副部再现。第二乐章十分短小,音乐在25个小节之后便进入了第三乐章。第三乐章是前奏鸣曲式,乐章中有明确的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但每个部分的规模小,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没有连接部,性格对比也不明显。

1768年,C.P.E.巴赫接替了他的教父乔治·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担任了汉堡市的乐长,掌管汉堡市五个主要教堂的音乐活动。1773-1776年是C.P.E.巴赫交响曲创作最为多产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两套交响曲,共10部。

《“汉堡”交响曲》(Wq.182/1-6,H657-662)创作于1773年,共由6部交响曲构成,调性依次为G大调、bB大调、C大调、A大调、b小调和E大调,都是为弦乐队和通奏低音创作,以快—慢—快的三个乐章接续演奏。作品系作曲家在汉堡时期受戈特弗里德·范·施威滕(Gottfried van Swieten,1733-1803)委约而写。范·施威滕在1750年代起开始担任驻奥地利大使,之后于1771-1777年定居于菲德烈大帝的宫廷,并开始学习音乐。范·施威滕喜爱德国音乐,特别是北德的音乐。范·施威滕对C.P.E.巴赫提出的要求是“充分地自由,不需要顾忌演奏上的难度”。而C.P.E.巴赫在出版于1773年的一个很简短的自传中称,“由于我已经为特定的人和特定的场合创作了许多作品,因此我总是受到很多限制,而仅有很少的作品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在当时,范·施威滕的委约给予了C.P.E.巴赫充分的创作自由。《“汉堡”交响曲》也因此堪称是他最具独创性的作品之一。

《“汉堡”交响曲》(Wq.182,H657-662),它与之前或同时代意大利交响曲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第三乐章不再采用小步舞曲,而且C.P.E.巴赫抛弃了意大利作曲家美声咏叹调式的旋律写作方式,开始探索纯器乐的音乐语言,他似乎是在通过这六部交响曲探索交响曲创作的各种可能性。交响曲中音乐展开的手法来自于巴洛克时期,但音乐语言已经是逐步成熟的主调风格,在曲式和转调布局上巨大的多样性和新鲜感,多变的力度、主题和音区,尤其在作品《C大调第3“汉堡”交响曲》(Wq.182/3)体现最为明显。

另一套交响曲《为12件助奏乐器而作》(Wq.183/1-4,H663-666)创作于1775年,共由4部交响曲构成,调性依次为D大调、bE大调、F大调和G大调,为两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圆号、大管、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同样以快—慢—快的三个乐章接续演奏。这套交响曲与之前的交响曲最大的不同在于配器上,如交响曲标题所示,12件助奏乐器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同于以往的弦乐交响曲。C.P.E.巴赫本人对这套交响曲的评价极高,曾说这套交响曲在形式上是他最优秀的作品。1780年,这套交响曲在莱比锡Breitkopf & H?rtel音乐出版社由伯恩哈德·克里斯托夫·布雷特科夫(Bernhard Christoph Breitkopf,1695-1777)出版。

由于C.P.E.巴赫处在奏鸣曲式形成的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中,他的作品上承古二部曲式和古奏鸣曲式,下接古典奏鸣曲式,因此,他对奏鸣曲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交响曲中也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交响曲中显示出了古奏鸣曲式到古典奏鸣曲式的演进过程。

通过对C.P.E.巴赫交响曲的初探,可以说他的交响曲是德国第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成熟的作品,他的音乐作品是欧洲器乐音乐的创作中心从意大利转向德国的标志。

[参考文献]

[1] Allan Badley:“C.P.E.Bach: Hamburg Sinfonias Nos.1-6”, C.P.E.Bach·W.F.Bach: Sinfonias,Naxos 8.553285,p.3.

[2] Lauri Pulakka:“C.P.E.Bach:Hamburg Sinfoniaen Wq182”,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 String Symphonies 1-6 Wq 182,Hybrid ABCD374,p.4.

猜你喜欢
交响曲巴赫初探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晚霞剑影交响曲
人生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