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思考

2019-10-21 12:30阮少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人力资源管理

阮少英

摘要:本文从提升劳动组织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针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提出实施建议,从而使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强基达标;提质增效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为贯彻“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人力资源管理应以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为导向,以考核指标为核心,持续优化完善组织运行体系,严控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服务铁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由于铁路企业传统上以高度集中为其经营模式和管理特色。长期以来习惯于全国铁路的“一盘棋”,强调观念、体制、机制上下对应,这种垂直管理模式无视地理区域差别,运输市场细分,人员素质差异,质量效益差别,采用同一套用人、用工、薪酬、福利模式。抹杀了作为企业的铁路局、运输站段的市场适应性、差异性、自主性,使得铁路企业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无权从市场获取企业需要的人才,实行适应不同管理要求的用工机制、分配体制。企业的生产规模、运输能力、职工总量、工资水平、分配模式只能受制于上级下达的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权欠缺。

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本无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发展的目标不断更迭,企业被动跟进和适应,无从系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根据铁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实现战略目标。没有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将员工做统一的规划,对于员工的选择、培养、任用、激励等方面,往往仅着眼于具体岗位的、当前的需要。

2、用工机制不灵活。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动态式管理,通过员工以动力和压力来提升和完善自身管理,从而最终达到人力资源优化的目的。而铁路现行则以静态式管理,以“三项制度”改革的现状为例,自80年代末开始改革了很多年,但依然是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

铁路企业用工机制,铁路建设高潮迭起,铁路运输企业大量招录员工,造成人员队伍急剧膨胀。机构臃肿,管理多层。尔后,随着铁路企业转换经济机制,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铁路企业又大量“减员增效”,但有效手段不多,仅停留在停止招工,分流辅业上,缺乏深层次改革,造成“数字减员”“出口堵塞”成效不明显。

3、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资源适应性差。铁路企业用人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企业用人不是根据市场需求,亦非从市场获得,而是依靠计划取得,而“计划”反映的是数年前的人力资源需求。一方面企业的实际用人部门(站段)无用人自主权,供需不见面,供求脱节,市场适应性不够。另一方面,各个站段都是从自身局部微观的需求角度出发去预测,往往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和预见性。职工队伍年龄、知识结构老化,关鍵岗位、技术岗位青黄不接,层次断档,企业净人力资源相对减少。所以整体呈现出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资源适用性差,高素质人才稀缺,低层次人员过多,尤其是从事铁路科研开发,新技术应用人才更为匮缺。

4、企业激励体制不够科学,人才难留。一是实行岗位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度不合理也不够科学,工资不反映劳动价值。刚性少、柔性多,显性少、隐性多,主薪少、辅薪多。二是岗位分析不够科学。岗位分析测评排序是工资制度的重要一环,93年以来铁路工资体系一直没有实质性变化,薪酬政策未能跟上改革发展进程、体现激励公平机制。因此近年来不断有关健岗位、生产中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大量离开运输站段,致使铁路企业既人满为患,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胜任科研开发、科技应用的科研技能人才以及生产中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

三、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措施

1、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提升劳动组织效率

在深入分析国家劳动用工政策、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中长期自然减员等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劳动定员预测数据和基层单位实际需求,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年度实施方案,为高校毕业生招聘、用工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业务外包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加强人力资源计划和员工入口管控,严格控制人力资源增量,核心业务用工需求主要通过内部调剂、员工素质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招聘解决。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用工效率和效益

一是为适应铁路体制改革发展要求,在深入分析用工现状和劳动定员的基础上,针对各单位、各专业用工需求,合理运用“岗位竞聘、组织调配、劳务协作、挂职(岗)锻炼”等方式,调整优化各层级功能定位和机构、岗位设置,从严从优确定人员配备标准。优化调整各层级机构、各业务部门的职责流程体系,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提升人员利用效率,加强专业协同和资源统筹,优化业务实施组织方式,减少新增机构和劳动定员数量,提升组织运营效率;

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竞争上岗、一岗多能”的原则,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格局。要打破职工能进不能出、用工机制不活等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用工观念,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增强职工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推进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制度化。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定编定岗定员管理,通过统计报表、现场调研等方式,加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控,动态修订劳动定员标准,测算各生产系统劳动定员,将定员分解到各专业、各部门和基层班组,将定员与工资总额分配、人员配置、业务外包等挂钩,为人力资源管理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夯实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制订规范化、标准化的《岗位说明书》,使每一个岗位的责、权、利等定性和定量的区分明晰,为人员配备提供依据,达到把最合适的人员配置到最适合的岗位,依据岗位要求,按需配人,按岗择人,大力整合劳动力资源,推行兼职并岗,一岗多能,释放既有资源潜力。

五是优化劳动用工策略,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区分不同生产系统合理选择不同的劳动用工方式,适应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可适度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但劳务派遣用工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规范管理,使用岗位必须符合“三性”规定,不得混岗使用,用工比例不得超过单位用工总量的10%;以规范业务外包范围和费用管理为重点,加强业务外包等全流程管控,核心业务不得外包,对于低端、常规业务适度开展外包,其他业务积极推进外包。

3、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一是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员工职业发展为主线,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考核一体化机制,针对各个成长阶段和上岗条件要求,创新完善全员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资本投入产出效益。

二是形成全员培训常态机制。认真开展员工职称评定、技能鉴定和适岗能力评价,推进员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深刻转变,促进员工自主学习,提升经营人员领导力、管理人员执行力、技术人员创新力、技能人员操作能力,完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办法,正确评价员工能力素质现状,针对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不断提升人岗匹配度,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需要;

三是建立完善兼职培训师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员工参加职称评审和技能鉴定,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完善員工能力素质评价办法,组织开展员工适岗能力评价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保障。

4、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提升导向激励效应。

一是实现工资总额全额与安全业绩、生产任务业绩、集团公司经营业绩挂钩考核。真正将安全、任务完成和效率效益等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传递到岗位和个人。

二是通过科学岗位分析,合理划分薪酬体系。运用工资分配杠杆,激励员工保安全、提质量、增效益。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考虑各单位业务特点、用工模式、经营管理实际等因素,将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超缺员情况等挂钩,通过严格控制人工成本实现用工总量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三是建立健全员工薪酬分配制度,让员工收入与其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等紧密挂钩,让想干事的员工有事干、能干事、干得好、有回报,通过薪酬杠杆效应,充分激活员工积极性,促进用工效率提升。

总之,随着铁路企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开通,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使用,使铁路企业人力资源时刻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如何确保铁路企业人力资源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把握先机,高效率配合铁路企业整体战略,对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者单位:杭州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人力资源管理
贡山县核桃提质增效措施探讨
精细化管理促提质增效分析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