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红
摘要: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艺术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科。同时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敏感的程度,因此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等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本次研究中,结合情境创设法,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打造生动形象有趣的小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情境创设法;小学;美术教学
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该情境不仅仅包含了所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美术一类艺术课程,课程的丰富性和生动趣味性是艺术类课程的命脉,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展开实践研究。笔者在本文首先对情境创设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进行论述,随后对如何将情境创设法渗透小学美术教学展开实践研究。
一、情境创设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课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让学生集中精力上课,但是上课起始大部分的学生的注意力仍然在课堂之外,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美的美术作品,或者通过视频之类的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
(二)促进教学互动
传统的教学仅仅只是教师单边的活动,教学的互动也只是教师课堂提问,很少见到教师和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在情境创设法打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情境中,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相互借鉴、集思广益,从而促进教学互动。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之中,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知识,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美术而言,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就是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何从历史背景、作品的做工、创作的流程、鉴赏等层面上去分析某一个作品,从而让学生形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2] 。学生形成了美术思维能力,就会在生活之中主动发现美,对一切美好与丑恶的事物进行辨别。
二、情境创设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好的成功必然离不开一个好的开端。在教学中我们若可以将导入的工作做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那么学生的参与度也将会大大的提高。例如笔者在讲授《色彩的冷与暖》的时候,笔者创设了一个导入情境,情境中展示了雷雨过后的彩虹景象,小学生对彩虹的产生特别好奇。随后笔者将彩虹放大,学生能够更清楚的觀察到七彩彩虹,同时笔者问学生:请同学们看一看彩虹当中哪一种颜色能够让大家感觉到温馨、温暖呢?哪一种颜色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冰冷、凄凉呢?随后学生开始思考,思考过后,有的学生回答:红色、橙色和紫色让人感到温暖,黄色让人感受到凄凉,因为黄色和秋天的落叶一样。笔者诱导学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更多的暖色调和冷色调呢?以此为导线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课堂。在讲授:《精美的邮票》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国内外一些精美的邮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变革,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情境导入促进教学互动
在教学之中,传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思考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并促进教学互动,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具有教学互动的课堂不仅仅活跃,而且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还会消除自己对教师的恐惧感。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校徽设计》这一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各个学校的校徽,并且告诉学生这些校徽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比如六技三小的校徽的外观是一个圆形,象征着全校师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大圈,体现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校徽的背景的颜色是红色,代表这学校红红火火以及师生的积极向上态度,校徽之中的几颗小苗图案,代表着学生,意思就是学校是孕育祖国花朵的摇篮,等等。随后笔者启发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根据本校的特色来设计学校的校徽,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借鉴,让新观点、新建议在课堂之中绽放,从而有效的促进了教学互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结语
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这也是对全面发展理念的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各式各样的加息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 宋欢.浅谈小学美术课有效情境创设——以《剪剪撕撕贴贴画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148-149.
[2] 朱雯.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实践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吉林省扶余市徐家店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