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中职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等平台,推进中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专业建设改革和重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以中南工业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为例,阐述如何依托专业兴办“校中厂”,实现校内焊接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展示了实施成效。
关键词:焊接技术应用 引企入教 教产结合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改革方案的发布,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南工业学校作为首批国家改革示范校, 对校内原有实训基地进行改建,成立了集教学、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焊接结构生产服务中心,形成了真正的“校中厂”,实现了引企入教,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了专业品牌。
一、实施背景
1.引企入教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需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怎样进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怎样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一直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难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搭建一座实现互利共赢的平台,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通过引企入教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2.引企入教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创新“项目+现场” 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的高度统一。通过成立焊接结构生产服务中心,把教学与生产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师资、设备资源,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相结合,将已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生带入到真实工作环境,创建支撑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和“现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产结合。
3.引企入教是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培养质量的需要
焊接专业教学成本特别是实训成本过高一直是办有焊接专业职业院校的难题。通过焊接结构生产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引进来,将学生带出去,在节省实训材料消耗的同时,还能为学生和学校增加收入,大大缓解专业教学成本过高的难题。
二、主要目标
1.适应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焊接生产服务中心承接焊接生产项目,给学生真实的工作情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用产品来评价教师和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引企入教,实现深度融合
企业走进学校,“校中厂”承接企业真实的焊接工作任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为本地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焊接生产和技术支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的对接。学校与企业一起制定、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品牌
焊接生产服务中心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提供平台,让“项目+现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真正实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学习,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将参与的企业生产技术攻关加工成教学案例,将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及时引入课堂,提升专业培养质量。
三、实施过程
1.市场调研、准确定位、创新机制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组织焊接结构生产服务中心成员深入岳阳四大工业园区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对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施工现场及相关职业岗位等进行了调研,主要服务于周边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收集和建立生产性学习项目资源。
2.整体规划、培训队伍、建设基地
(1)在学校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按企业标准添置组建现代化的集教学、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焊接车间。
(2)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所在的安装工程系成立焊接结构生产服务中心,系主任任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任副主任,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技术员,系专职采购员为业务员,学生为工人。
四、条件保障
1.制度保障
焊接生产服务中心配备了校外企业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队伍,制订了工作制度,引进企业9S管理,结合我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企业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中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技术保障
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拥有一支由三位省级专业带头人组成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拥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2名、湖南省技术能手2名、湖南省优秀教练1名,国际焊接工程师2名。
3.资源保障
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从建校以来经过近40年的积累,拥有占地1800平方米、各类焊接实训室、逆变焊机、气保焊机等设备140台套,中心组建过程中购买了焊接机器人、交直流氩弧焊机、埋弧焊机、等离子弧切割等各类先进焊接设施。
4.资金保障
近两年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申请到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建设项目加上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配套资金近千万元,学校除提供焊接结构生产服务中心场地建设资金外,从专业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中抽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中心启动和运作的专项资金。
五、实际成果、成效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内中心和校外工厂进行的真实工作任务生产性实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显著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均明显优于原来传统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并且大大缩短学生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的适应期。
2.承接生产培训,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近两年本专业多次对外进行企业员工短期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兄弟学校的师资培训和交流。为湖北兴山职业学校焊接专业的筹建培训了师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援建焊接实训基地,为社会举办了多期中、高级焊工、焊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取证。
六、体会与思考
职业学校是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越來越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所有工作特别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只有通过引企入教,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实施教产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效率,实现本专业的教学创新,提升专业内涵,打造专业品牌,对同类学校的相似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有生.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作者简介
徐慧波,(1969.7—),女,汉族,湖南岳阳,高级讲师,所教主要课程:《焊接工艺》教学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