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祝荣
【摘要】:《水浒传》被列为四大奇书之一,在我国文学长河中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本文旨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安生立命之所、反抗压迫之处和文化理想之寄托来探究探究“梁山泊”的独特存在,挖掘其背后的表达意义,透视包含在其中的文化和象征性。
【关键词】:《水浒传》 梁山泊 深层 意义
纵观我国文学发展史,明清小说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的代表。这种 “后世莫能继焉者”的文体没有因为时代的结束而丧失了它的光辉,现代人的生活里也少不了它们的陪伴。 尤其是“四大名著”,这些囊括了古典文人智慧和结晶的巨作,当之无愧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人物和语言的描写炉火纯青,大场面的掌控和氛围的突出恰当好处。故事发生很清晰:先是洪太尉误走妖魔,然后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渐聚梁山泊,打家劫舍反对不平,后来接受招安,他们被朝廷派去征辽,平定田虎、王庆,擒拿方腊,都立下了大功。但是由于朝廷的猜忌,功高盖主,宋江服毒而死,终成神明。我们在被小说中的人物深深吸引时,也会对这样一部小说的解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前人的积累和作家的独具匠心赋予《水浒传》强烈的生命力。在阅读这样一部作品时,往往也会不自觉带着打量。
《水浒传》的众多版本中,“知现存之《水浒传》实有两种,其一简略,其一繁缛” 简本是文简事繁,而繁本是文繁事简,简本多草率质朴,因此流行的多是繁本 。在阅读百回本最接近故事原貌的的《水浒传》,一个情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探究的兴趣。书中第四十六回讲到病关索杨雄和拼命三郎石秀在翠屏山计杀了自己妻子潘巧云和丫鬟迎儿,又因为之前杀了奸夫裴如海和头陀,双双都背上了人命官司,无路可走,于是提议上梁山,原文如下:
杨雄道:“兄弟你且来,和你商量一个长便。如今一个奸夫,一个淫妇,都杀了。只是我和你投那里去安身立命?石秀道:“兄弟已寻思下了,自有个在,请哥哥便行,不可耽迟。”杨雄道:“却是那里去?”石秀道:“哥哥杀了,兄弟又杀人,不去投梁山泊入伙,却投那里去?”
而他们的打算和意图也被鼓上蚤时迁听到:
只见松树后走出一个人来,叫道:“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把人割了,却投奔梁山泊入伙。我听得多时了。”杨雄、石秀看时,那人纳头便拜。
随后三个人商量着都投梁山泊去。而在路过祝家店因为偷吃了店里的报晓鸡,时迁被抓,杨雄和石秀上梁山寻求投奔并寻求帮助差点被斩.被宋江劝住:
宋江慌忙劝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
这几段故事的发生很连贯,人物之间的对话表达的很清楚。在杨雄和石秀的对话以及时迁所说的言语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可能:梁山泊是豪强好汉因为正义不平杀人过后的栖身之所。用时迁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割了,却投奔梁山泊入伙”。在杨雄和石秀杀人之前,我总感觉他们似乎就已经想好了退路,那就是去梁山泊,尤其是石秀的坦荡。在这些并没有因为“官逼民反”的好汉看来,自身的判断和正义感不应该受到蒙蔽,不应该受到欺骗。当这些遭到身边的人,尤其是女人的欺骗后,手中的正义之刃就会指向他们。这里的故事和对话就产生了一些有趣的探究:梁山泊是豪杰杀人之后的首选避难场所,是逃避法律制裁和官府追捕之地。那么在梁山泊的存在还代表着哪些意义?对于我们现在来讲“梁山泊”是不是发生了哪些变化意义?是不是也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旨通过文本阅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事件和现象来探究“梁山泊”的独特存在,挖掘其背后的表达意义,不仅是对于文本中的人物,更是对于我们真实的社会,透视包含在其中的文化和象征性,帮助我们更好解读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安身立命之处
《水浒传 》第七十八回“入回赋”写道: “寨名水浒,泊号梁山。周回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 …有七十二段港汉,藏千百只战舰朦幢,建三十六座雁台,屯百千万军粮马草…” 梁山泊实有其名,并不是作者的虚构。梁山泊在今山东泰安,这个地方在《禹贡》里就有记载,称为“大野泽”,也就是一大片地势低洼的沼泽地。隋唐之际,黄河决堤,这里淹没变成茫茫水原。至于后周宋金之际,官府疏通河堤,造福百姓,但是也无法根治洪水泛滥的危机,梁山泊又多次变成一片汪洋。黄河河道的多次溃决,使得这个地方形成港汊纵横,山水交错的八百里水泊,而梁山成为湖中的孤山。
梁山泊的演变历经了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平湖—东平湖的过程。如今,当年号称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已经在其原址干涸。水泊和连天芦苇,早已荡然无存。东平湖成为梁山泊唯一遗存水域。 虽然东平湖的水域面积大大缩减,但也能想象得到那时的那种“水天浩渺,港汊纵横,芦苇丛生,舟楫往来的水乡景象” 。书本中所描绘的梁山泊与现实有些差距,是作者笔下的加工描绘场所。
文中一开始借用柴进之口介绍了梁山泊目前被王伦、杜迁、宋万占据扎寨,后来林冲的加入助长此地的威名,随后晁盖一行人的出现并夺去了首领之位,使得梁山泊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迅速,再接着宋江等好汉的无处安身而转投梁山泊,梁山泊就成为了这样一群人的安身立命之地。《水浒传》中但凡涉及到梁山泊,就是英雄好汉在世间没有了可以投奔的地方,而入伙的一种选择。“在书中时时点出对人类存活至关重要的 “吃饭”问题。例如,不少好汉奔赴梁山的唯一目的,便是能“大碗吃酒,大块吃肉”;那无非反映了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乱世民众的本能需求。而书中动辄提到“人肉馒头”之类,恐 怕也非小说家作意猎奇、哗众取宠,那正是饥懂年代生人相食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曲折反映 生存是人的基本要求,吃饭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当着一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受到外界的阻止和压迫时,好汉们选择了梁山泊来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一百零八人的集合,梁山泊里大大小小的欢迎宴席不下百场,这样不胜其烦的描写也是一种体现。除了“吃饭”的问题,活得潇洒和自由快活,相比于其他的地方来讲,梁山泊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条件。每一次好汉的入伙上山,不管是自愿加入还是被其他人诱骗甚至是用一些小手段来逼迫加入,那些好汉的家人就要提前或者在合适的机会偷偷接上梁山来。李逵的行為和语言很具体地说明这一种情况。在第四十二回,李逵看着梁山上的兄弟回家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难过:“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 ”以及第九十回,李逵在破辽却无功时像宋江建议:“哥哥好没寻思!当初在梁山泊里,不受一个的气,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讨得招安了,却惹烦恼。放着兄弟们都在这里,再上梁山泊去,却不快活!” 李逵是一个鲁莽纯真之人,梁山泊在他眼里就是一个自由快活之地,缺少世俗约束和管教,众兄弟在里其乐融融。虽说做不到与世隔绝,但是这样一个相对于社会上的邪恶和压迫绝少涉及的地方,却实是众好汉安身立命的开始,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第九十回中其他好汉对于梁山泊同样是有一种归属之情。李俊、长横、张顺在朝廷没有给任何赏赐之后这样说,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皇,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在梁山外的世界中,受到的是屈辱和不平,只有到了梁山里,才会有安心和快乐。埋葬宋江和其他好汉的“蓼儿洼”就是“梁山泊”的代替,这也是对于“梁山泊”的一种留恋。
二、反抗压迫之所
“梁山泊一地,自宋代至清朝,它不仅是许多次农民革命的根据地,而且还是宋代民族解放战争中战略上的必争之地,” 梁山泊的地名并不是作者的虚构,实际上真有其地。只是“由于施耐庵创造性地建设了梁山泊,因而梁山泊这个地方和这个名词,就在此后若干次的农民革命运动中,起着积极性的作用。” 梁山泊在作者的笔下,实为易守难攻之地,是一处绝佳的军事战略场所,这种“地利”,再加上一百零八将的“人和”。这就助长了反抗情绪。
梁山泊地区的人民有一种传承的反抗精神,如蚩尤,跖,项羽,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单雄信,程咬金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有着鲜明的反叛传统 ”。梁山泊”地区的人民身上的反对迫害和黑暗统治的能力被作者巧妙借鉴,尽情安放在了他所创造的理想的“梁山泊”中。作者总结出来他们的经验,精心设计一个要怎样具体地建设农民革命根据地的理想兰图而已。
梁山泊汇集的英雄豪杰,总的特征就是抱打不平,替天行道。每一位人物都代表着一种反抗的力量,当这些力量都在了梁山泊,官府无法通过武力镇压来解决这样一股反抗势力,只有通过招安来宣布这样一个庞大的起义军的瓦解,并且随着替朝廷解决叛乱而渐渐瓦解了力量,这样的衬托,梁山泊的反抗性就凸显了。就算是招安后,基于宋江的威望,众英雄还是会发出反抗之声。如第九十回:吴用回至中军寨中,来与宋江闲话,计较军情,便道:“仁兄往常千自在百自在,众多弟兄亦皆快活。今来受了招安,为国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兄弟们都有怨心。” 这样的“怨心”是不满朝廷的开始,也是反压迫的呼声,尽管没有最终完成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反抗,但是并不能妨碍我们将“梁山泊”看成是一个反抗压迫的场所以及反对压迫的符号。“官逼民反”是《水浒传》的一大主题,“反”是一种“梁山泊”的意义,反对的是社会的不公,反对的是人心的黑暗,反对的是世人的贪婪。梁山泊和好汉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当英雄在梁山泊落草之后,在出入到其他地方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身份象征时,总要加上一句“梁山泊好汉”,如李逵在介绍自己时“我便是梁山泊好汉黑旋风李逵”,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身份的同时也对于自己的出处心知肚明。这些英雄好汉似乎就成为了正义的一种化身。
三、文化理想之寄托
“梁山泊”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在《水浒传》中的“梁山泊”等同于梁山好汉所宣扬的“忠”与“义”的精神承载。它是一种道德理想的寄托,尽管包含了很多局限,简单的爱憎分明以及肆意善恶观念的体现,最终都会落到一种天道上。书中同样出现了许多由民间组织聚集起来的势力,但是为什么只有“梁山泊”最特别呢?二龙山、宝珠寺、清风寨、祝家庄,曾头市、白虎山等也不失为聚众的好地方,但是却没有了“梁山泊”的理想寄托之意。“梁山是一个由道德进行统治,也按一个人的德性的多少排列次序的秩序” 在梁山好汉聚齐后,如何排座次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宋江的武艺并不算高强,却能凭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的“及时雨”、“呼保义”形象被各个地方豪杰所相识,并且在遭遇祸难时总能得到他人全力帮助,并且成为梁山泊的首领,靠的就是他的一颗仁义之心。“梁山,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道德的乌托邦。” 这种正义、道德的存在也和宋江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宋江以他的仁义和道德可以赢得天下好汉的相随。梁山泊的这样一种道德理想是一种极端的方式,他们活在一个“以极端的方式沉溺于感官世界并忘却日常生活之沉重与道德之压力的乌托邦。”只要读过 《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小说的绝对主线是梁山泊好汉 的聚义与离散。郎瑛《七修类稿》即有记载。——顺便提一句,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来语的《水浒传》仍称“《宋江》”。 在《水浒传》中,“梁山泊”与好汉等同,更与“宋江”等同。而物与人等同的原因,就是物有了人的特性,可以代表人的某种特征。
“粱山英雄们借酒而忘却的世界,或者说凭酒而获得替代满足的世界,是一个庸俗的、充满着欲望、挣扎、失意、挫折的世界,是一个因为既无法获得也无法放弃因而充满痛苦的世界。” 梁山泊的“聚义”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痛苦,梁山泊的新生活的开始是新的希望和理想的开始,作者表达的这样一种“替天行道”,路见不平就出手的思想,这样一种救济自己与天下的义气,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梁山泊”与好汉、忠义堂“替天行道”旗、宋江永远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只要一提及梁山泊,便仿佛看见忠义堂在那里,金沙滩在那里,便仿佛看见山前三关形势是如何地雄胜,便仿佛看见忠义堂前那一面 “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在那里迎风飘扬,便仿佛看见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八百 里波澜壮阔的梁山泊地图一样。” 这种类型化的地理意象,代表的是一种丰富的价值意义,值得我们去关注,把握它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寄托。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水浒传:百回本, 【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2.
【3】肖振鸣编.鲁迅读书【M】漓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
【4】曾大兴著.文学地理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17年3月.
【5】王利器.【J】文学遗产.1956年16期.
【6】侯会.试论《水浒传》的悲剧历史底蕴—从梁山泊与祝家庄、曾头市的同构关系说起【J】文学遗产.2003年3期.
【7】胡传胜.水泊梁山与肉蒲团:中国文化的两个乌托邦【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
【8】陈奇佳.海外水浒研究摭谈【J】.中国图书评论.
【9】王恒展著.梁山泊与《水浒传》,. 【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10】魏丽君.浅析“梁山泊”与“桃花源”的渊源【J】.青年时代.2017年第19期.
注释: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肖振鸣编,《鲁迅读书》,漓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第77页。
3.《水浒传》上,施耐庵,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前言,第1页。
4.(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水浒传:百回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2(2002.09重印),第404页。
5.(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水浒传:百回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2(2002.09重印),第404页。以后所引用的原文均出于此,故不再标注,以此说明。
6.第668页。
7.魏丽君,浅析“梁山泊”与“桃花源”的渊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9期。
8.王恒展著,梁山泊与《水浒传》,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第18页。
9.侯会,试论《水浒传》的悲剧历史底蕴—从梁山泊 与 祝家庄、曾头市的同构关系说起,文学遗产,2002年第3期
10.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545页
11.同上,第1125頁。
12.第773页
13.王利器,施耐庵是怎样创造水浒寨梁山泊的,文学遗产,1954.16
14.王利器,施耐庵是怎样创造水浒寨梁山泊的,文学遗产,1954.16
15.王恒展著,梁山泊与《水浒传》,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26页
16.胡传胜,水泊梁山与肉蒲团:中国文化的两个乌托邦,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4月
17.同上
18.(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水浒传:百回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2(2002.09重印),第773页。
19.胡传胜,水泊梁山与肉蒲团:中国文化的两个乌托邦,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4月。
20.胡传胜,水泊梁山与肉蒲团:中国文化的两个乌托邦,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4月。
21.陈奇佳,海外水浒研究摭谈,中国图书评论。
22.胡传胜,水泊梁山与肉蒲团:中国文化的两个乌托邦,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
23.王利器,施耐庵是怎样创造水浒寨梁山泊的,文学遗产,19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