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2019-10-21 05:39刘立生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应用教学

刘立生

摘 要: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美术技能及相关理论之外,还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造美的能力,其中审美通感作为不同类型艺术的连接中介,能够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去形成对艺术品的感知,促使人们的审美体验最大化。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需要重视审美通感的应用价值,基于此去展开更为高效的美术教学。

关键词:审美通感 初中美术 教学 应用

所谓通感,也被称作为感觉转移,属于审美知觉中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看,很多时候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觉能够相互打通,眼、耳、口、舌、鼻等感官界限会变得模糊,仿佛颜色有了温度、声音有了画面、冷暖有了分量等,这种感觉上的互通便可称作为通感[1]

一、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审美通感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一方面,能够展现出教学魅力。身为初中美术教师应当懂得如何将审美通感与教学手段进行融合,切实提升自身艺术水平与教学能力。具体来讲也即是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觉去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氛围,与学生一同对美术作品的通感艺术进行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过去教师的教学更多为“灌输式”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所以通过采取审美通感模式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基于不同感官去分析与理解美术作品,从而促使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兴奋点,兴趣的驱动下去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二、審美通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在美术理论课中的应用

许多教师在初中美术理论课程中往往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会显得较为厌烦,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参与兴趣并不高,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力[2]。在如今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课改对美术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灵活应用审美通感对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学习形成指导,将原本枯燥的理论内容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呈现,进而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感受美术知识的情感与意境,从内心深处领会美术知识的内涵。

比如,在讲解《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进行课前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景色,同时与学生一同欣赏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之后通过投影呈现出中国版图的轮廓线,向学生提问道:我们以这种图形去赞美祖国河山可以吗?如此一来便能顺势引出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欣赏教材当中《江山如此多娇》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该作品的绘画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该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引导其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进行了解,从而提高美术理论教学效果。

2.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

美术鉴赏可看作为被动形式的创作,属于逆向创作过程,也就意味着完整性的鉴赏与创作有着同样的意义。而我们在对某一美术作品展开鉴赏之前,必定要先对该作品形成情感理解基础,基于这一感觉再对美术作品展开分析鉴赏,进而产生相应的审美体验。而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需要跳脱出以前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将对学生单一化的视觉引导逐步向视觉、触觉、听觉等其他感觉方面应当,进而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全方位鉴赏与理解,基于这些方面的体会去引发学生思考以及拓宽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比如,在针对《我们的风采》展开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调查互动的方式去展开课前导入,提出“你喜欢现在的校服款式吗?你们认为校服有必要主动穿着吗?”等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以此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出中国古代私塾学子的服装以及现代比较典型的运动型校服,此外还展示出现代偏西式的校服图片,让学生进行鉴赏,从而对该节课的重点学习知识更为明确,包含校服特点、功能以及具体的设计知识。为了突破单一视觉的鉴赏教学,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服装设计,以其他感觉的调动去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3.在美术活动课中的应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美术教学对其成长与发展会形成重要影响,所以在课程讲解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审美通感教学模式也即是基于学生的感官与直觉,通过适度的引导去促使其视觉与其他感觉的互通、协调能力能够加强,从而对许多艺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研究分析[3]。在初中美术活动课中,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应用审美通感教学模式时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征,从而发散学生思维以及提高其美术水平,深挖其美术潜能。

比如,在《精美的报刊——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校园内的板报会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如何制造更为精美的板报?”,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了解到版式设计属于典型的视觉表达语言,在设计中去融合更多元素。随后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一些版式设计技巧知识,同时让学生进行分组比拼,展现出学生的个性与创造能力。最后对学生的版式设计作品进行评选,如“最具创意奖”“最美板报奖”等等,助力学生在美术设计、情感理解以及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同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有所激发,并且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品位也有良好陶冶,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综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审美通感模式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戴伟.探讨通感审美模式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4(11):115-115.

[2]罗秀菊.通感审美模式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114-115.

[3]钱颖.通感审美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30):20-20.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应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