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琪茹
一、农村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自然地理深度不易把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大
初中七年级地理课本中虽然讲到了许多自然地理知识,但是,由于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要求较低,考试也不过分的强调,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结果,许多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感到初中和高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很大,而且很难学。因此,它对高中地理学习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本来一脉相承的地理知识学习在这里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致使高中地理教師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讲的太深学生听不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太浅又不足以达到高考的要求。这一问题在农村高中中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中学教师的缺乏,教师混杂,尤其是地理教师的缺乏。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知识不同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兼职地理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不能胜任自然地理的教学。另一方面,地理在学生甚至个别学校眼里一直将它视为“副科”而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在许多地区,地理没有测试,或者地理分数太小,所以,初中地理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这一点不难理解。
2.高中地理“活动”和实验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高中地理实验因其能够直观形象的将有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化解而得到同仁们的青睐,但在农村高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做实验成了教师说实验。本来一个实验就能起而一举解决的问题教师往往要费很多的口舌去解释,结果搞得学生一头雾水,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最终得不偿失。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这一问题的产生首先是由于农村高中教育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其次,这也是教师不了解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原因。习惯了教授学生知识而忽视了新课程“活动”版块和研究性学习设置的目的。其三,是学生因为学习课程过多压力太大,只重视知识量的积累而不够重视这些活动的开展,往往草草应付了事。
3.农村中学地理教学设施不足;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
自然地理学的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具,如经纬度模型、地形球、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典型地形地貌模型、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火山喷发演示模型、地球仪器、区域时间转换演示模型、大气环流演示模型、天气系统演示模型、洋流演示模型等。在新课程背景下,如果有这些教具,自然地理的教学会显得很直观,但事实上,大多数农村学校除了两个地球仪和少数几个地理挂图外,没有其他地理教学示范工具,更不用说地理设备室和“特殊地理教室”了。地理教师仍然依靠“粉笔、黑板、教科书”来教授自然地理。
4.课堂模式换汤不换药致使课堂效率低
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教师改变传统的“一词”教学模式,倡导讨论、活动、探究的过程。然而,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无效的现象。例如,“小组合作”变成了“小组合坐法”,看似活泼却没有一丝思想冲击,使“探索”名副其实;在自主学习的旗帜下,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本位发展”转变为“通融学生”。而有些教师则“穿新鞋走老路”结果课堂教学改革有形的变化却无质得突破,教学效果依然低下。
二、对策探究
解决农村中学自然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至少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切实加强农村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地理学科是跨人文、自然两个领域的一门边缘学科,这就要求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地理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修养,但从目前农村初高中地理教学师资现状来看差距较大,因此,我们呼吁国家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根据本校校情积极引进优秀地理教师并对现有地理教师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骨干。同时,地理教师也要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努力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另一方面,国家向农村中学派出合格的地理教师,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地理骨干教师“支持农村中学的教育”,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地理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要彻底摒弃过去地理是副科的思想导向,重新认识地理学科在高初中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重视地理教学,一方面,学校要开足地理课时数,并地理教学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另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高中教学条件差但在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多出主意多想办法,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地理教学情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例如,当我们谈到中国东部夏季风与前雨带的运动规律时,我们可以把冷空气团和暖空气团比作两个交战的军队,把雨带比作燃烧的火焰,敌人撤退,敌人撤退,敌人虚弱前进,敌人前进,以及d再结合图版说明,大大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星空,找星座,观月相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及时调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顺序
高中地理必修一为自然地理,在农村高中,如果把自然地理放在高一第一学期,不仅学生难以掌握,影响自然地理的教学进度,而且,这也将严重挫伤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再有,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学科开设“球面知识”,第二学期初,物理学科开设“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这些知识正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基础。因此,在农村高中,我们可以适时调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学习顺序,把相对比较简单的必修二人文地理放到高一第一学期开设,第二学期再进行自然地理教学,这样,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又不至于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新的教学形式下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农村高中地理步入正轨,顺利迎接挑战是我们每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相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地理教学新理念,遵循学科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我们就一定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