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忠琴
语文课外阅读,主要是指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报纸、杂志、书刊及其影视、网络读物,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趣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别的书籍……”那么,怎样解决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对此,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时空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评价方式也逐步转移到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更加侧重于学生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1.为学生提供课外的阅读条件
我除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以外,还尽可能地组织学生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的快乐,以此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尽可能地推荐一些可读性较大的读物。比如:《论语》《孟子》《白话》《史记》《三国志》《唐宋八大家文集》等。更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扩大思维,扩大学生的阅读途径。
2.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
我为家长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每期给孩子买一至二本课外书,每天陪孩子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检查一次孩子的课外阅读笔记,每月要求每个孩子汇报一次课外阅读收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当家长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告诉家长,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种责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能自觉乐于阅读,这样我们学生的能力在语文素养上一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落实“课外阅读”的重要举措。
1.明确课外阅读目标
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目标,就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定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目。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阅读写简单的体会,读点“千字文”以上的書刊是没问题的,但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同龄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是差不多的,因而,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绝对不要可浅尝辄止,甚至半途而废。
2.规定课外阅读量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而且要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坚持按照计划中的阅读数量来阅读。在本人的教学中,一直坚持按自己的计划,给学生规定阅读数量,每天课内完成千字左右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更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等,丰富学生文化内涵,从而达到“读写”相融。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从根本上讲,阅读是学习之根源,阅读是学习之结果,阅读是教育之本,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是语文教育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教给学生精读的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这里说的课外阅读中的精读,就是指阅读数量相对少,书的质量高,很精到的读物。这往往是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和经典名言等。对这一类读物,在阅读时,就要引导学生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语段。注重重点语句语段就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看看这些语句语段有什么特点,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优势在哪里等,可以说,这是阅读中理解文意的方法之一。所以,在阅读中,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或者点睛语句、重要语段,就能更好地挖掘和探究作品的思想内容。
2.整体感悟。曾祥芹在《“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中说:“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巧,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这是阅读作品的最终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对作品意义的深层次把握,包括作品思想内容,甚至对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及其延伸意义都有所认识,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及其所运用的写作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等,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四、加强评价激励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随意阅读,往往需要一定约束和激励的。课外阅读虽然说都是建立在学生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课外阅读确实需要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更促使学生不断阅读,使学生课外阅读产生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真正课外阅读是“获取原料,产生思想、完成构建”大阅读过程。可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锻炼思维,发展智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改善单一知识结构,提高人文修养,同时,课外阅读还是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独立解决问题的体现。因此,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内课外结合,通过二者的“合力”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使语文教育迈进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