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博 李凯
摘 要: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还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社会日渐开放多元,而学校教育却存在着品德教育不充分,家庭品德引导缺乏等诸多弊端。为此,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感恩教育,全面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普遍认同感恩,追求感恩。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感恩缺失的情况。本文列举了几种如缺少对自然、生命、父母、亲友、社会、学校等的感恩之情的例子,并针对上述情况对当代部分大学生感恩缺失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缺失 原因分析 应对方法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而在接受他人帮助之后,心存感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是感恩。感恩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雨果曾说过“在人生路上,有人帮你是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所以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曾向你伸出援手的每个人,感恩生活所赋予的一切。
一、大学生感恩缺失的表现
(一)对自然感恩的缺失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奠基在自然给予的物质基础上。但面对自然的给予,很多人忽视了对自然的感恩,反而对自然肆意索取,随之而来的是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本应是提倡环保的生力军,但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恶化表现冷漠。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乱丢垃圾、滥用塑料制品等行为会加剧环境污染,这是基本常识,但部分大学生却无视这些基本的环保知识。
(二)对生命感恩的缺失
生命对任何人都是最为珍贵的。有的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感恩与敬畏,对生命态度冷漠,视生命如儿戏。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现象,在本该绽放的年龄,却如游戏般了断生命,视生命如玩笑。对自己尚且如此,更不可能善待生灵感恩生命了。
(三)对父母感恩的缺失
生养之恩重于泰山。对于每个人来说,父母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成长,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然而,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十分享受有钱花没人管的生活,将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只有在缺钱或遇到困难时才会想到父母,但凡不称心还会满腹埋怨,家境富裕的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家境不好的不體谅父母的难处。这些人只知道向父母索取,此为对父母感恩的缺失。
(四)对老师感恩的缺失
尊师重教自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的大学校园,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课的大有人在;有些大学生甚至与老师擦肩而过连基本的礼貌问候都没有,形同陌路;更有甚者给老师起绰号,此为师生之情淡薄,缺乏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五)不知回报他人的救助之恩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回报社会,因此受益的大学生也很多,其中不乏知恩图报者,但也有知恩不报反而变本加厉者。有一些受资助的大学生,在受助过程中逐渐有能力负担学费后,如有的学生获得了奖学金等,资助人停止资助,却遭到了受助学生的各种诋毁。将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这是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
(六)对社会感恩的缺失
大学生作为具备高素质的知识群体,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之材,在服务社会中发挥自身价值。然而有些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权利、利益和所谓自由,忽视自己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追求个人权利、利益时不惜损害他人、集体甚至社会与国家的利益。如一些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拖延还款甚至不予偿还。
二、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变化的冲击
大学生缺乏感恩并非个例,这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着其生长的土壤,要想剖析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就要从社会环境入手。在近几十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市场经济为很多人提供了机遇,个人在竞争的压力下提升了自身的才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将一些功利性和竞争性的观念浸透到人们的思想中。竞争与求利本身没有错,但片面地追求利益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唯利是图的心态,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判断,导致其价值观在一定时期、范围内发生畸变。
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是当下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媒介。一方面,网络将最新的资讯以最快的方式传达给人们;另一方面,网络也将一些不健康,偏激的文字、图片和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文章,传达给大学生。大学生本身涉世未深,没有太强的甄别真假好坏的能力,容易受其误导。
(二)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首先是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片面重视分数、升学率和就业率。这使教育成为应试工具,而忽视了“育人”。中小学感恩教育的缺失,为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埋下了伏笔。到了大学,一些高校缺乏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感恩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德育教育不能有效地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变成了枯燥的理论式教育,学生难以有效地接受,从而导致大学生感恩缺失。
(三)感恩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备
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致使感恩教育难以落到实处。有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内省意识,在思想上认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他们只空洞的懂得道理却不知如何用行动去践行,看到缺乏感恩的行为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时,在其影响下不自觉地便放弃了感恩行动,因此表现出来的便是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四)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绝大多数学生在家中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的中心,正是家庭对子女的溺爱,使得部分大学生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和回报。一些大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的错误意识。认为他人对其关心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缺乏应有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五)大学生自身因素
社会自我认识水平的影响。社会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身的重要性,缺乏对他人需要和感受的考虑。自我认识不成熟也会使大学生对现实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与努力,忽视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奉献和付出,因而也很难自觉地去想应该如何对他人和社会感恩。
三、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应对方法
感恩教育,小而言之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育,“教”“育”缺一不可。
(一)转变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发展,在新时代必需树立全新的人才质量观,要“德才兼顾”,作为德育重要组成的感恩教育理应受到重视。高校应该丰富教育内容,注重实际。如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关爱他人和贡献社会的机会与平台,通过实践将感恩自然的内化,成为自身的一种品质。
(二)增强教师修养,建立专业师资队伍
增强教师队伍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大学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既应该是学术巨匠,同时也应该是做人典范,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三)增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平台
学校和家庭,在學生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子女树立典范,在家庭日常熏陶下学感恩。学校与家长积极配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引起家长重视。通过开展家校互动的活动实施感恩教育,如在新生入校时,以感恩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入学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
自我教育是一种自发行为,是自身修养的体现,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实施感恩教育应发掘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在力量,引导学生自发地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了解、体谅他人。大学生应心胸开阔,提升人生境界,这不仅有利于感恩情怀的培育,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力提倡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培育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迫切而且意义重大的。感恩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且可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35.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应金萍.传统孝道文化与大学生之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当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
[4]岳花艳.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郝大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7.
[6]华莹.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
[7]谭月清.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及重构[J].文吏博览(实际),2009(2):68.
[8]金妍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10(4).
[9]赵丽.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20).
作者简介
张彦博(1982.7—),籍贯:辽宁省沈阳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凯(1997.3—),籍贯:湖北省仙桃市,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