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84年12月4日爆發的甲申政变是朝鲜国内发生的一次流血政变。这次政变由以金玉均为首的开化党为主导,并有日本协助,于12月6日被清政府驻朝军队镇压,仅持续了三天,但它是朝鲜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的尝试,无论是对于朝鲜国内,还是中日两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朝鲜 清政府 日本 金玉均
一、甲申政变前的朝鲜政局
甲申政变前的朝鲜政局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清日两国势力不断加强和对立,在朝鲜展开了角逐,以及朝鲜国内守旧派与开化派的矛盾日趋尖锐,两派之间的斗争逐渐激化。
清政府自1882年7月 “壬午兵变”起,开始了对朝事务的全面干涉。在镇压“壬午兵变”后,将朝鲜保守派领袖大院君软禁在中国;利用“宗主”国的有利地位攫取特权,扩大在朝鲜的商业利益,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派员干涉朝鲜外交事务;帮助朝鲜整顿军制。日本则对清干涉朝鲜的政策极为不满,但尚且不愿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于是企图在朝鲜培植亲日势力,排斥清势力,但又以开化派实力不足为借口,采取了“静观待变“的态度。
自1883年,开化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开化派起初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动,但遭到闵氏后党守旧派的屡次阻挠与破坏。进入1884年,守旧派对开化派的攻击和诬陷日渐严重,最终金玉均被迫辞去官职。开化派开始认识到要把改革运动开展下去,必须除掉守旧派,掌握政权。
随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1884年3月清廷爆发了政变,大院君将被释放回国的消息传出,使得守旧派深感不安。同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驻朝清军将领吴长庆率半数清兵回国,又盛传日本将同法国结盟进攻中国,使得守旧派开始动摇,高宗便想要趁机摆脱清朝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在这种情况下,开化派决定以政变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扫除阻碍改革的守旧派势力。
此时的日本认为这正是假借开化派之手消灭亲情势力,扶植亲日势力上台的绝好机会,于是转变了观望态度,开始积极接近开化派,笼络朝鲜王室,煽动反华。金玉均等人则认为利用日本举行政变的时机已到,遂于11月25日与日本政府驻朝公使竹添一郎等人确定了政变计划,开化派负责改革内政、谋除奸类,日本负责牵制清军的干涉。这样,开化派和日本侵略者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达成了协议。
二、甲申政变失败的原因
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发动了政变,在日军的护卫下率人闯入宫中,除掉了守旧派7人挟持了高宗、闵妃,掌握了政权,金玉均等改革朝政,马上组成了以开化派为中心的新政府。12月5日,高宗、闵妃迁回正宫,日军护卫。开化派以国王谕旨形式颁布了新政府的十四条政纲。12 月 6 日,袁世凯率兵攻入宫中,日军不敌,金玉均等企图挟持高宗出逃未果,遂随日军逃往仁川,政变结束。
由其过程分析失败的原因,可以从开化派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开化派内部的原因主要有:(1)开化派认为只要除掉守旧派就能进行改革,所以对于政变的其他方面并没有进行充足的政变准备;(2)开化派脱离群众,只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分析人民群众的需求,更没有在变法前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使其认识到国家的危机和近代化的必要性;(3)错误估计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低估了清朝的势力,依赖日本的势力,结果日军不敌,直接导致了政变的失败;外部原因主要有:(1)朝鲜国内守旧派势力太强大,难以撼动;(2)统治者高宗缺乏改革的意愿和能力,缺乏主见的高宗在亲清和亲日之间摇摆不定,态度无常;(3)日本当时的实力还不能与清朝正面抗衡是导致政变失败的直接原因。总之,甲申政变经历了“三日天下”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同时也说明了开化派这只资产阶级队伍还不够成熟,甲申政变是朝鲜资产阶级进行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三、对朝鲜国内及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对于朝鲜国内的影响。一方面,甲申政变的失败直接导致朝鲜政权又落入了以闵妃为中心的守旧派手中,使得朝鲜失去了一次实现近代化的机会,至此经历了10年的停滞时期。另一方面,甲申政变对于朝鲜半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提出了脱离中国,成为独立国家的目标,并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实现朝鲜的近代化,从而使朝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此外,开化派提出的14条政纲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带有鲜明的进步性,是朝鲜近代先进人物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成果,反映了新兴的朝鲜资产阶级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的愿望,其开化思想也促进朝鲜的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它也为后来朝鲜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改革——甲午更张铺平了道路。
其次,对于东亚国际关系的影响。清朝方面,因为出兵镇压了这次政变,使得清政府加强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清朝在朝鲜的宗藩关系得到强化;日本方面,趁机勒索朝鲜,于1885年1月与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向朝鲜索取了谢罪、赔款、惩凶、增兵等条款。1885年4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与李鸿章订立《天津会议专条》(《中日天津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因而在事实上确立了日本同清朝在朝鲜半岛具有对等的地位,在朝鲜半岛构成了中日均势的格局,为后来日本吞并朝鲜埋下了祸根。
综上,甲申政变是在朝鲜政局动荡的背景下,开化派迫于形势所发动的一场流血政变。由于开化派内部和外部等多方原因,此次政变三日而告终。虽然,甲申政变迅速以失败而告终,但此次政变对于朝鲜国内以及东亚国际关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东亚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成镐.朝鲜开化思想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兼论甲申政变的思想基础.朝鲜近代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
【2】吴庆第.甲申政变——朝鲜近代史上的挫折.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10
【3】赵玉敏.中日朝三国关系视野下的甲申政变(1882-1884).档案春秋.2016
【4】高杉.戊戌变法与甲申政变的近代化探索及失败原因.中外交流.2017
作者简介:刘阳丹,1994年,女,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延边大学,研究方向:中朝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