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森 胡磊 刘文好 张学文
摘要:科普宣传的目是引导公众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伪科学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难以正确解释种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产物,缺乏科学的依据和逻辑推。迷信成为一些人骗人赚钱的工具后,掺入了许多貌似合理的伪科学知识,具有较大的期骗性,因此掌握科学知识是揭秘伪科学的根据途径。
关键词:科普;科学;伪科学
伪科学是科学的死敌,它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伪科学对社会主要有以下危害:第一,伪科学冒充科学,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争夺极为有限的科技投入,威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伪科学使许多人相信迷信甚至巫术,有病不求医,无病瞎吃药,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1科普、科学、伪科学
1.1“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与近现代科学相生相伴,是现代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的意图是:“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或“公众理解的科学”。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化科学理解能力的培养,指公众的科学文化价值观,包括对科学事业本质的理解、科学精神价值观、科学的道德观、科学的方法论、认识论、科学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科学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理解、科学政策对科学事业的作用等;二是对科学知识体系理解能力的培养,指对科学知识、科学系统、科学研究过程、科学成果的运用等方面的了解;三是对应用性科技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指运用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遇到的某些问题的能力。科普的实质是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是指系统地、完整地接受知识的学习,不仅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也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等,强调培养人的综合能力、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以及处理和驾御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和获得更多的文化教养和社会教养。
1.2“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400多年来,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是:认识世界,创造知识;探索和发现自然界存在着的客观现象,认识和研究客观规律;是技术的归纳与升华,是实践的抽象,是一种理论形态的知识;科学所要回答的“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科学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提高。这种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需要人的科学精神的昂扬。因为,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不尊重科学精神,只想享有科学的恩惠,任何事情都是难以办到的。
1.3“伪科学”:最简单地说当然就是真科学的反面,也就是说它和真科学是对立的。概括地说,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从事种种反科学的事。它的最大特征是违背科学规律,拒绝科学的基础实验,无视理论逻辑的自圆其说;它的核心是冒充和欺骗;主要目标是贪图暴利。最早使用“伪科学”是从1796年开始的,历史学家杰姆斯佩蒂特安得烈提出一种“幻想的伪科学”的炼金术,在整个历史中,这个词有明确的诽谤意义,这个年代其也被频繁使用。奇怪的是有人自豪地描述自己的活动是伪科学来夸耀他们是非科学的。由于贬抑是“伪科学”的本质特征,试图摆脱长期的自由价值的定义也没多大意义。价值观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价值构件的规范往往是有争议的。
伪科学往往抓住科学的一些弱点大做文章,它一般出现在以下四种场合:
A.在科学暂时还无能为力的地方(如灾害和死亡),它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B.在科学探索感到困难的地方(如生命、生命的起源),它以新学说的创立者出现;
C.在具有随机性的复杂系统、因果关系不确定的地方,它以预测未来的大师身份出现;
D.在人们渴望健康和幸福的地方,它以神奇药物和神奇食物的提供者出现。
伪科学主要有以下表现:
A.打着科学的旗号,用现代科學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利用人们对科学的信赖和崇拜,以及一部分人对相关科学知识的匮乏,利用科学之名,来行反科学之实。
B.伪科学为了更具有欺骗性,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
C.伪科学常常利用教授、专家、权威人士为其大造舆论,迷惑大众,增加自己的可信度。
D.伪科学当前已不仅是一种违反科学本质的学说,而且还日益发展成为一项卓有成效的“伪科学产业”,其目的依然是谋取经济利益。
伪科学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归结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社会压力给大众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其二,普通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其三,“领导效用”、“专家效应”更助长、保护了伪科学;其四,媒体在舆论宣传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科普在揭秘伪科学中的应用
以上对科普,科学与伪科学三个概念的简单阐述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科学,科学在一定时期必然具有其内在的局限性,伪科学正是利用科学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局限性,大肆宣扬。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花样翻新的伪科学现象进行斗争将成为科学的永恒主题。因此,要加强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宣传正确的科学方法,从理论上澄清一些错误认识。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要重视科技的负面影响,防范于未然,同时加强科学教育,严防科学界的越轨行为,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要警惕反科学运动同伪科学邪教的联盟,坚持科学的基本原则,与时俱进,及时对科学修正调整、革故鼎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势。
科普宣传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社会生产、生活和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环境下科普宣传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科普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科普宣传,能使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把科学的思想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使其对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技术方法有新的认识,逐步地向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方向迈进,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科普宣传,可以让全社会摒弃陋习、树立新风,共建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要通过广泛深入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宣传科技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宣传科技发展对未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宣传当代科技发展状况和趋势,宣传科学方法。
其次,加强科普宣传有助于满足现代科普传播的需要。现代传播媒体,在面向公众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必须有意识、有组织地通过新媒体,进行资源集中、信息整合,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实现公众接收科学信息的理想状态。
其三,加强科普宣传有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关键在于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科普活动是需要千千万万群众广泛参与的宏伟事业,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宣传者和参与者。科学素质的提高最终只能通过公众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科普宣传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水平提升,一方面依靠自身的研究与创新,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通过新媒体,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3.结语
本文以上是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对科普、科学、伪科学的理解,如何从科普宣传活动中揭秘伪科学,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科学作为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奠基石,尽管它正面临着各种反科学和伪科学思潮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它对公众的影响力依然是其他力量所无可比拟的。正确认识和利用科学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发展需要科学作为支柱,但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扬科学的同时也要坚决抵制伪科学。
参考文献:
[1] 何祚庥.伪科学暴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J].博览群书,2017(10):28-31.
[3] 陆静.科学·伪科学·反科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1-42.
[4] 董仁威.科普创作通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245-246.
(作者单位:昆明少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