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与分享,助推幼儿游戏水平提升

2019-10-21 04:17张桂玲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分享评价幼儿

张桂玲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幼儿教育成为各个家庭重视的教育环节之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对幼儿的自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游戏活动介入与指导的合理方式,着重研究在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中评价与分享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价 分享 幼儿 游戏水平

一、幼儿活动介入与指导的合理方式

游戏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需求,能够满足幼儿日益成长的要求,也能够平衡幼儿自身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符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成人生活、行为等进行观察与模仿,才能有效促进自身思维的开发。游戏能够为幼儿的模仿、观察提供有效环境,使其能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成人的行为或生活方式。但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游戏情节的丰富、游戏技能的提升、交往能力的发展都有赖于教师的积极介入、引导和助推,进而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便于教师通过评价与分享,促使幼儿更有兴趣参与下一轮游戏,不断推进游戏进程。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需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令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自主自愿、自娱自乐是游戏的主要特点,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身心发展,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放松全身集体的各個部位,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心灵上与生理上的满足。由此可知,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才能有效提高其游戏效率与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规划性,避免幼儿受自身好奇好动特点的影响无所事事,便于幼儿在民主、和谐、温暖的气氛中提高幼儿素质和能力。适当的评价能够有效转变幼儿的心态,而分享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机会,使其能够在互动性较强的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便于幼儿不断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为幼儿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幼儿思考自身生活中常常遇见的社会问题,并找出合适的处理方式。[1]

二、结合评价分享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策略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生性调皮、好奇心较强、想象力旺盛时期,游戏能够充分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只有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才能使其在游戏过程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幼儿游戏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幼儿年龄或经验的限制、游戏内容的单一、游戏水平较低、教师指导方式存在缺陷等,这些问题将会直接阻碍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只有充分结合评价与分享的作用,正确指导幼儿完成相关游戏,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2]

1.给予幼儿合理时间安排

在利用评价与分享提高幼儿时游戏水平之前,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到什么叫作规则,掌握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积极交流与互动学会与同伴和平共处。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每日教学过程中安排足够且集中的时间引导幼儿完成游戏,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积累自身知识与经验,获得足够的学习自信心与满足感,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2.完善游戏前的导入工作

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可利用环境创设法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利用环境的暗示性,使幼儿能够沉浸在游戏过程中,并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作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场地及工具材料,提高自身游戏水平。教师还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塑性较强的、功能性较强的材料和道具,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发挥主体性,个性化选择与利用,有利于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

3.重视教师评价分享的时机与分寸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评价与分享的时机与分寸,正确的评价分享能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不断丰富游戏情节和内容,而错误的评价与分享则会使幼儿被动游戏,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师需要积极调整和改善自身评价的技巧,利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幼儿深入分析本次游戏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问题,便于幼儿在下次游戏时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游戏水平与效率。至于分享,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游戏并不是单独完成的过程,很多游戏都需要多人合作交流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游戏目的。因此,只有通过分享,才能够使幼儿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便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需要充分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与需求,始终以客观引导的方式满足幼儿的要求,使幼儿游戏水平不断提升,最终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3]

4.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实施分层指导

在利用评价与分享提高幼儿游戏水平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不同年龄的幼儿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其年龄特点,考虑幼儿成长的身心需求,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结合游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在引导小班的幼儿游戏时,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其自主游戏;而在引导中班的幼儿游戏时,教师需要为使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方式,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和参与游戏;而在引导大班的幼儿游戏时,教师可令其参加一些竞争类型的游戏,使其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正确掌握竞争的真正含义,便于幼儿能更好地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幼儿与游戏息息相关,幼儿时期的孩子们都很喜欢玩游戏并且沉浸在游戏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评价与分享的作用,适度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积极改善自身教学观念与方式,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提高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能力,积极反思与探讨,有利于促进幼儿游戏环境逐步改善,提高幼儿创新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学会懂得欣赏幼儿游戏并体会其中的乐趣,以此为基础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红.注重游戏方法促进幼儿发展[J].成长之路,2019(09):33-35.

[2]吴晓嫣.小班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J].教育科研论坛,2018(08):26-26.

[3]吴美云.浅谈幼儿角色的指导[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8(02):21-25.

猜你喜欢
分享评价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孩子,我们慢慢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