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芳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古诗词这一文化载体,通过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充分践行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古诗词教学 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普遍较低。为了改善这一局面,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并运用新型、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实现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持久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的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众所周知,古诗词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很多古诗词看似寥寥数语,蕴含的情感却十分丰富,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要想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可视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诗词中描绘的场景。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和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诗词内容进行拓展,譬如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资料。学生对古诗词的相关背景了解越多,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就越深入。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李白在黄鹤楼上送老朋友孟浩然离开的场景再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看到两人依依惜别之景。加上浩瀚长江、孤船帆影的衬托,其中的情感很自然地就流露出来,学生对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就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朋友离别的歌曲,营造出去一种凄凉、感伤的氛围,这样就能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中的思想情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
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如今教育领域中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验。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集体探讨古诗词,在这个基础上达到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忆江南》这首古诗的时候,语文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就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词,而是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既能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充分凸现出来,又能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此营造良好的探讨氛围和竞争环境。其次,教师再提出问题,如“忆江南的‘忆是什么意思?”“诗人忆的仅仅只是江南的景吗?”“诗人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江南的赞美,从哪个字可以直接看出来?”等,然后让学生结合古诗词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展开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使小组合作教学活动顺利且高效开展。学生的思维在相互探讨和交流过程中互相碰撞,对古诗词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因此得到训练,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情境创设教学法的运用
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降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难度,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乡村四月》这首古诗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亲切感和熟悉感。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四月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这首古诗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还能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力度,使用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为古诗词教学取得实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80.
[2]戴银燕.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