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燕
摘 要: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涌入到现代化的课堂中,对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生物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实验是生物教学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联系实际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也能促进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生物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实验教学;结合实际;合作教学
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仅教学过程了无生趣,教学質量也不是很高,对学生的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鉴于此,生物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学习,从而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生物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可以了,对于实验教学,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大都采用口述的形式授课,这样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的。在现代化的课堂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给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关于细胞的关系,大家肯定好奇细胞质是怎样流动的吧,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亲眼看一看吧。”我讲完之后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实验,他们先用新鲜的植物叶片做成切片,然后再放置带显微镜下观察,学生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在仔细回忆教材内容之后,都顺利解决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给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机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夯实了他们的生物基础知识,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生物课堂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结合实际,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生物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的授课只是单纯的围绕生物教材展开,没有结合实际,学生只能生硬的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在现代化的生物课堂中,生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结合实际去理解知识,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灵感,发散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人类一直生活在自然界中,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都有哪些影响。”学生开始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开始思考,一个学生说:“人口越来越多,人们需要的地方越来越大,只能不断扩张,而且还会加剧资源的消耗。”另一个学生说:“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去保护大自然。”其他学生也发表了的各自的观点,学生在其他人发言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发散了自己的思维。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学生从实际生活和其他人的发言中获得了灵感,有了更多的学习思路,从而提升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倡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学生的生物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遇到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时,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独立解决。鉴于此,生物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攻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生物课堂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时,开展合作教学,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种物质,酶是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那么酶的本质和作用具体是什么呢?请大家在小组中完成学习吧。”我讲完之后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这部分知识,部分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在小组中提出来并得到解决,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学习,有效提升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教学方法,打造现代化的生物课堂,科学的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自身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增长,从而提升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邓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名师在线,2017(22):23-24.
[2] 段媛媛.浅谈素养教育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