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019-10-21 03:04杜庆霓
锦绣·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

杜庆霓

摘 要: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中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关键词:交流;小组合作;新客堂

引言

新课程为什么倡导合作学习?有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除去组织的因素,还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针对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仅限于“与周围同学讨论一下,就草草了事”或“讨论过后,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很热闹,但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学习、深入学习”的现象,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组外互助交流”的环节。如果说组内合作学习给了每个学生从特定角度深入课文的学习机会,那么组外互助学习,则让学生们对其他组的学习任务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的机会。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重新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按照既定的学习任务,向新的小组成员讲解自己已经深入学习的知识。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将课堂设计流程设计为: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反馈

(三)多轮合作互助学习

1、小组选择学习任务

2、小组组内合作学习

3、小组组外互助交流

4、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四)教師课堂总结

(五)课堂检测反馈

这种“多轮合作”学习方式,摆脱了传统小组合作较为单一的“合作——汇报”形式,将“自学——合作——互助——交流”有效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在组内学习和组外交流的过程中,扎实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深度学习。

二、展示我《海底两万里阅读课》的课例,具体讲解

这节课是我开设的一节语文阅读示范课。

首先,老师简单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图片主要展示学生“提问质疑”预习作业的情况。老师顺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里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学习任务既可以是教师深入解读文本、依照教学重难点所设计,又可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得到。

《海底两万里》一文,当堂课的学习任务有:船长尼莫等人物的形象、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语言、给小说设想结尾和新发现新探索。其实,这些任务都是从学生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中归纳出来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尼莫船长”是全班12位同学的疑问中归纳出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感兴趣的情节”是班级14位同学感兴趣的话题,第四个学习任务“生动的语言”来自班级中10位同学的提问,第五个学习任务“给小说设想结尾”是根据12位学生想要深入探究作品主题而得到。

接着,学生围绕本组学习任务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各小组,并从旁指导。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更深入,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了锦囊妙计送给每个小组。

例如: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太善于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学《海底两万里》一文时,老师就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锦囊妙计”。

不同学段有各自特点,不同班级有各自学情,教师要依据实际学情,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这个“锦囊妙计”既是更具体的学习任务,也可视为是老师在为学生的合作学习铺设“台阶”。之后,在扎实的组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组外互助交流学习。每个小组的代表重新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按照既定的学习任务,向新的小组成员讲解自己已经深入学习的知识。

在这两次小组的合作互助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其实发生了转变。组内学习时,学生是参与者,组员共同承担一个学习任务;组外交流时,则要求学生做一个“小老师”,用自己的表达引导组内的新同学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这既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检验,又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既是小小传授者,又是信息接收者;既要学会合理的清晰的表达,又要懂得耐心专注的倾听。

然后,全班按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在学生汇报后,老师针对他的发言进行适当点评。点评主要是抓住发言内容的一、二点深入探讨。如果有阅读的偏差或错误解读,老师会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这一环节,教师多听少说,点评精当。

最后,教师课堂总结,这里多是通过书写板书的形式,从内容到方法,和学生们一起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小结必不可少。它是今后学生再读同类文章的钥匙。课堂“检测反馈”无论是基础的生字词、情感的体会、小练笔,还是学生课前浅学时问题的自我解答等,都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小组多轮合作互助学习是以预先自主学习浅学、以多轮合作学习趣学、以反馈矫正练习固学。

三、小组“多轮合作”互助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作为教师就是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反思的精神。经过一番梳理,我们认为“小组多轮合作互助学习”最大的亮点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即学习任务源于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学习任务的选择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到学生中去”即学习任务人人参与,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学习收获都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得浸润到学生心里。当然,我们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困惑或反思:

1.教师在课堂上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多轮合作”互助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尽情讨论,合作互助,自由交流,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到底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在准备的学习任务时,既要切合文本需要,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浅学时的学习体验,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需求。只有这样,学习任务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学习任务真的是每个组员所希望探究的吗?

小班化的课堂应当是灵动的,目前学习任务的选择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这并不代表所有小组成员的愿望。随后,我们将尝试按照学生各自的意愿,组成“专项研究组”,也许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会更高,学习效果更佳。

四、结束语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从学习主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营造合适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这个“人”,从无知走向懵懂,从幼稚走向成熟。相信,小班多轮合作互助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还将继续下去,为我校课堂增添光彩。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