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卫生类专业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19-10-21 03:16黄平萍蔡长明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黄平萍 蔡长明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進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等文件精神,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通过4年来我院卫生类五个专业开展医教协同实施过程,创新“1+1+1”人才培养模式,为共同探讨高职院校卫生类专业人培养方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 医教协同 人才培养模式

1 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背景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大健康”理念也渐从理论付诸实践。高职院校医学卫生类专业在新形势下作为一种与当前社会经济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高等教育专业类型,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高职医学卫生类专业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医学卫生类专业最需面对的问题。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于201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存在起步晚、基础差、地域受限等问题,如仍按原有高职院校卫生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会面临更大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风险。结合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必须加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和校企合作,创新高职医学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为大健康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2 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为“2+1” 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学校内讲授和实验实训,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2016年我院首次与池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展“1+1+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2017年拓展了芜湖、马鞍山等地的五家医院,2018年又拓展了利辛、庐江等地四家医院,专业上增加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及助产四个专业,更加注重突出见习和床边教学,强调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充分利用医院的环境和资源,采取学校和医院协同培养【2】。在传统“2+1”培养模式基础上再提前一年把教学课堂延伸到医院。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学生赴医院重点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一线医护人员承担,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见习课的比例,医院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条件开展床边教学;第三学年进入医院顶岗实习阶段,将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之中。新型培养模式使高职医学卫生类专业教育中运用理论讲授、见习或床边教学、实训及岗位实践等教学环节,构建了在“1+1+1”培养模式基础上融入“四位一体”教学环节新模式。

为便于学院与合作医院共同落实医教协同,加强统筹运行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院专门成立医教协同办公室,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开展双向交流,以保障学院与医教协同医院之间紧密衔接。同时按照“交流中评估,评估中监控”为原则,构建新型监控体系,以提升教学质量。

3 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与成效

在医教协同创新模式下,2017年我院康复专业医教协同班级学生荣获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以此为契机,我院各专业把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合作医院共同建立实训、见习或床边教学、理论与实践“四位一体” 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新型教学模式,2019年我院护理专业三名学生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的优异成绩。

我院与医教协同医院开展“1+1+1” 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已有先例,但具体做法不尽相同。通过医教协同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贯彻落实了国家教育部和卫健委有关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构想,切实提高了高职院校卫生类专业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又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树立了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精神,推动了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艾兰,陈伟红. “1+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卫生职业教育[J],2010,28(23) : 80-81.

【2】 沈翠珍,何桂娟,徐 敏.护理学核心课程床边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 ,2017 (4) : 89-9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