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提升,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改变,同时也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更加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文章将对如何提升小学阶段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具体时效性和方法进行
浅析。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且这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属于“副课”,一般情况下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且在枯燥的教学内容里,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很多学生对于此观念的认知和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皮毛阶段,并未有具体的分析和认知,道德与法治的引导作用大大降低,但是此门课程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为他们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打下基础[1]。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体系的逐渐强大,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革,但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融入不到课堂内容中去,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长此以往更是缺乏对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知,而且很多教师在讲解中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学生的所接触的生活很有距离感。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处在成长期,理解能力有限,加之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内容本身比较宏观,学生做不到心领神会,灵活运用,所以正堂课程学生获益不大,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2]。
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的有效性策略
1.以学生的作为课堂主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成长的初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时都只是在单纯的讲述教材中的内容,但是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很难真正地明白教师讲解的意思的,基于此,在当前阶段,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将一些生活实例和知识点相互结合,让学生尝试和分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加深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知,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实例分析,以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二单元中《我们是公民》这篇文章中,首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民的身份以及国籍,其次是让学生知道公民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对于公民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将身份证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具,或者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将文章涉及的内容以简单有趣的视频方式来进行,讲解身份证的信息含义,以及背面的国徽对于中国公民的含义,在视频中穿插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自由讨论对于身份证的理解、对中国公民怎样理解、国籍的由来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3]。结合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些典型的转折实例,从军事、航天、体育等方面来加深学生教学印象,让学生表达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想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未来的成长生活里可以自觉维护国家形象。
2.以教学案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入一些实例教学,以简单的案例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案例的选择上可以選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典型案例,在讲解中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身临其境”尽量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范围之外,不仅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的节堂变得生动有趣,发掘和利用自然、社会等资源作为教学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进而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实例分析,比如某市一所学校随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多次受到教育部门的嘉奖,但是经投诉发现学校校长为了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搞好。提出教学的前提是先要整顿学生组织纪律,还对教师们说:“你们大胆去抓,不听话的学生由我来教育”,他的处理方式很简单,先让学生单独面壁思过,在这个过程中大声训斥学生,情况严重时甚至有体罚现象。被举报曝光后竟然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校长的做法是正确的,孩子不听话就该受到惩罚,纷纷出来为校长说话。在这个案例中,首先惩罚学生本身就是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其次体罚也侵犯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长不但不保护孩子,还要助长不良风气的发展,道德和法律意识都不到位。
在学习《我们受特殊保护》这篇文章中,文章可以很好地使学生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法律保护的基本认知,教师可以以一些在生活中关于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案例,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正确判断和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的今天,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指导思想,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特点,以教学实力进行分析,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49.
[2]秘芳云.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107.
[3]周传芹.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201-201.
[4]李淑梅.例谈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资源,2018(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