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模块化理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联合思科公司共同推进产学合作,探索符合本校实际,具有产学协同特色的“讲、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
关键词:产学协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5-0080-03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odularization,we further carried out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jointed Cisco Company to promot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explore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speaking,training,doing and evaluating” 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school 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and carried out modularized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from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practical personnel,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employers.
Keywords: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omputer basic course;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1 实施背景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应用层出不穷,这给技术教育和IT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计算机基础有限的课时及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据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面向社会,针对岗位,强化能力,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前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团队联合思科公司共同推进产学合作,开展课程改革,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产学协同的教学模块化改革
2.1 模块化理念
模块化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模块化、过程模块化、考核模块化和评价模块化[1]。每个模块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各模块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考核,有助于让学生小步子走,夯实基础,及时收获各阶段的成果,并反思和激励学习。
(1)课程内容模块化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特点,把课程内容划分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若干模块,每個模块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与当前学科技术前沿接轨,原《大学计算机》课程更名为《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在课程原内容的基础上,整合思科公司网院课程和当前热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知识,课程内容重构为“计算机文化”、“思科课程”、“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三个模块。“计算机文化”模块是原来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主,内容涵盖图文排版、PPT制作、图像处理、程序设计、数据统计管理等;“思科课程”模块依托企业产学合作项目,嵌入思科公司的网络课程、资源和仿真软件,如使用思科仿真软件完成台式机组装、进行局域网的布线和路由设置模拟实验等,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是新增加的模块,是根据当前技术发展构建的动态“拓展知识”,用于介绍学科最新的知识成果。各模块的知识内容都是信息社会公民必备的,从知识范畴上又是相对独立与相辅相成的,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关联性及可操作性。各模块的内容按照专业的性质可分为文科、理科和体育/艺术三类,并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大纲。总体教学内容模块分布如图1所示。
(2)教学过程模块化是教师分模块组织教学。教师把课程各模块细化为碎片知识点,有计划地设计各模块和知识点的教学微视频、作业、学习活动和测试等。这有利于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来开展教学设计、过程控制与管理,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教师按照模块推送教学资源、布置练习作业,发布讨论主题。学生要在该模块的教学期间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由于各模块教学周期较短,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得到及时评价与反馈。
(3)课程考核模块化是在课程教学过程模块化基础上,当该模块内容学习结束后,即利用学习环境的测试系统对该模块进行考核。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把学生只在期末冲刺的精力分散到各模块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在各阶段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况。应用无纸化实验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自我测评,老师也可按各个班组的进度来组织课程的模块化考核。
(4)课程评价模块化是在课程考核模块化基础上,把各模块的考核成绩再结合SPOC记录的学生平时学习状态数据(如考勤、作业提交情况等),按比例计算得到学生课程的总评成绩。它能更好地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与学习成就进行综合性评定,改变了传统期末考试“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课程评价模块化既能提高课程各阶段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课程信息,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也顾及部分基础相对较低的学生,鼓励他们保持好的学习状态,争取在不同的考核数据模块中得到好成绩。[2]
2.2 产学协同特色
思科企业是IT和网络行业的全球领导者。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团队与思科网院开展了产学协同合作,借助思科公司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学软件、评估平台和仿真软件,使用思科教学评估平台开展课程测验,有利于吸收行业最新的成果,将前沿知识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之中,使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接近“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从而更好地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思科课程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元的路径和选择,有助于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当前思科网院提供的课程有IT基础、PC硬件和软件、物联网简介、网络安全简介、网络安全基本知识、移动基本知识等。只有通过思科公司培训,并通过考试的教师才具备开课权限,学生在思科平台的学习权限需经教师批准注册才能使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团队的所有任课教师都通过了思科培训。教师在授课学期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放部分课程的章节,发布学习任务和考试章节,供学生课外自学。
3 “讲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3.1 “讲-练-做-评”贯穿模块教学
学习观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从对真实实在的记忆转变为对真实的查证和改造”。“讲-练-做-评”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应用型课程的实践、技能与创新性。“讲”是教师精讲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回顾、新知识讲授、归纳总结等;“练”是学生按要求对新知识任务进行验证性练习,通过反复训练巩固和强化基本操作技能与技巧;“做”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设计作品的创新与提高;“评”是对当前模块进行测试与评价,及时诊断检验,激励学生自查和反思。其中“讲”与“练”是基础,“做”是实现应用型课程目标的保障,“评”是促进反思的手段。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练习与问题求解的监督者、指导者、对话者。学生既作为行动者,通过自身行为去感受技能性知识,又作为内省者,通过心智反省来形成领悟。[3]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3.2 三平台多元支撑课程教学
教学环境以SPOC、教学平台和思科平台为主要依托,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架工具支持学生的协作会话、知识建构和实操实践,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时支持采集、智能跟踪和记录学生的信息,为教师指导和全面评价学生提供分析数据。
(1)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既有MOOC在线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优点,也弥补了传统大班化课堂与被动化学习的不足,适合普通高校公共课程教学。SPOC以建構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MOOC理念为导向,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由学习者、教师、辅导者、管理者等成员构成一种智慧型教学环境。大学计算机课程组经过几年的时间,已建设完成《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SPOC平台,将原有课程和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并持续更新。该平台作为课程的门户网站,集成了教学大纲、电子教材、习题、工具、答疑、实验平台等。
(2)教学平台。除了延续使用清华教育在线(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外,还选用当前比较受欢迎的对分易教学平台。该平台能便捷地进行学生注册、微信考勤、在线练习、课堂提问、微信互动等,使用简单,大大提高了课程考勤和平时学习状态记录的效率,能很好地支持教学互动。
(3)思科网院平台。该平台是思科公司开设的在线课程,面向全球教育机构和个人的IT技能和职业发展项目,能有效补充计算机课程中部分模块的内容,为学生的课后自学和拓展提升提供帮助。
4 结 论
本研究立足于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借助思科网院提供的课程资源、评估平台和仿真软件,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建设,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内容水平,改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人才培养的企业标准还需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目标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 [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32.
[2] 苏海英.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模块化教学实践 [J].福建电脑,2018,34(5):73-74.
[3] 辛继湘.教师技能性知识:含义、特征及获得途径 [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7):110-115.
作者简介:战锐(1985-),女,汉族,山东蓬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