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
摘 要:在现代社会,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时刻都在迅猛的发展,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便是其中最让人赞叹的明珠,且教育行业正是它能真正发挥作用的舞台,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教育,必将改变传统教育的格局,真正做到让教育现代化,与我们的时代完美接轨。能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促进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深化教学的质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完善,人工智能会在我们的世界中扎根下来,与教育的结合,是时代的趋势,这是必然的结果,我们应该要以热情的态度去拥抱它的到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习惯于机器人的相处,习惯智能AI的服务,能借助它们实现进步与自我的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学教育;高效课堂;教育方法
1.中国中学教育的现状
(1)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形成了以城市优先的价值取向。城乡教育资金的投入差距巨大,尤其是在很落后的偏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人大大少于城市。就数据来看:2003年学生平均教育经费我国城市经费是农村教育经费的1.86倍,这种差距实在是让人震惊。
(2)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城市师资充沛,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有才能的教师大多都选择前景好的城市重點学校任职,且农村教师专业性不强、在职培训很困难,待遇偏低,导致农村师资极度缺乏。有数据显示2009年城市初中的高级职称比例为22.65%,农村仅为2.33%。地方政府播发的津贴难以落到实处,迫于经济的压力,导致农村优秀的教师向教育资源充沛的学校流动,使城乡之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师资差距进一步扩大,陷入恶性循环。
(3)教育的差距导致人才流失。在如今入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学生就是社会、国家的希望,如果教育的问题持续恶化而不能得到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导致更多青少年的教育平台受限,有才有能的青年人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外在原因其真正的才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势必会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
2.关于人工智能对中学教育改善的设想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时代的不同,使得教育的模式也发生了变革。学生利用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完全颠覆了以前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从网络上得到对学习有益的知识。老师也能从网络上更多的优秀资源中得到提升。而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将更多的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汇聚到一起,可以让更多有潜力的年轻老师更加快速的成长,同时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去随时能学习优秀老师的资源,使教育更加公平。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也能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去充分展现他们的天赋与能力,让大众都参与进来,形成良性的竞争,以便提升自身的实力,促进教育的进步。
(2)实现教育的高效化和个性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经常会利用网络去找寻信息。但网络中检索的信息太杂,太乱,难以做到高效化。这时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凭借它对检索内容的吸收,可以高效地从非常多的网络信息中找到用户真正所需要的关键信息,从而实现检索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因此避免了大量繁杂信息的干扰,使人们节省了很多的归纳时间,有效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和知识选取的精准度。在学习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像私人教师一样制定出最适宜的学习策略;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的地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对每个采取最适合的方法,这就是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3)改善老师的教学质量。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能通过先进的科技系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图像资料以及文献,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更多的帮助,AI机器人则可以利用人脑模拟系统,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和批阅试卷,同时能在作业或试卷上留下更多的注解,让学生能加深理解,这样能让老师用更高的质量去提升课堂的品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帮助老师减少了负担,延长了老师的职业寿命;智能机器人的语言识别系统则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英语的发音,从小就可以让学生拥有地道的英语发音;还能够让机器人与学生随时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就可以手把手的自我学习等。
3.总结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的大时代下,老师要想完全去适应,最重要仍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水平的增强,能驾驭新的技术,能熟练在新的教学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用处,能快速适应新的时代,知道在新的时代下怎样去教书育人,要做到舍弃以前的观念,跟科学技术一起向前发展与进步,老师的教育理念要以新的观念为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下,不是要弱化老师的地位,更不是要淘汰老师,而是更加需要老师的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需要老师的帮助,去引导学生向前走,人的情感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老师需要的是把角色改变,新的时代对老师教书育人的要求更高,老师在社会的地位也会变得愈来愈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萍,陈章进,陶媛.智能虚拟助手的教育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7(8):18-24;
[2]吴文峻.面向智慧教育的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17(6):88-94;
[3]吴吉义,平玲娣.人工智能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66-69.
[4]江生.人工智能不能缺少因果推断[N].中国证券报,2019-08-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