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活动品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19-10-21 08:53吴修林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吴修林

摘要:湖南常德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这个城市拥有国家级非遗7项、省级非遗20余项,人文底蕴深厚,演艺资源丰富。根据市政府统计数据,全市乡村民间表演团体多达2000余家,专兼职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年演出场次15万场。2012年在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的旗帜统领下,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始举办市县乡联动、三级赛制推选的文艺团体“百团大赛”,这个活动历年坚持、持续推进的8年来,不仅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高端媒体的传播报道,更是唤起了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和艺术表达。笔者从该活动的回顾总结到思考启示,剖析了地方文化品牌建设路径与艺术活态传承的一种有效模式。

关键词:群文品牌;百团大赛;文化传承;湖南常德

湖南省常德市自2012年起组织并开展了以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赛事——“百团大战”,开赛8年以来,累计参加的群体组织多达7000余个(次),赛事演出场次达4000余场,参演群众累计近三十万人次,观众观赛累计约1400万人次,获奖团体累计约700余个次,评选出新创作的精品群众文化节目达140余项,赛事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地方文化作品之盛,都令各级政府、常德当地群众、各地群文工作者所瞩目,吸引了众多政府及群文工作者争相前来交流经验及参观学习。笔者作为文化艺术工作的研究者,作为常德“百团大赛”的亲历见证者,将常德百团大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本文中总结并推广其成功经验,以此探讨与思考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一、“百团大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总结

2012年常德市开展第一届百团大赛就迅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广泛参与,开赛第一年就有970个群众文艺团体报名,参加演出的群众多达4万余人,从区赛到市赛累计演出600余场,现场观众多达160多万人,迅速形成了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市级文化赛事,通过长达8年的持续运营及全力打造,到2019年常德市百团大赛已然成为了极具示范性、引领性的“城乡互动、全民同乐”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一)“群众”是百团大赛品牌成功建设的基础

一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倾听群众之声,全民参与。从第一届百团大赛起就坚持以乡(镇)、区县(市)、市为单位,按层级向上的方式进行团体及作品选拔和推荐。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决赛、汇报演出四个阶段,第一届大赛组委会就将参赛对象定为各区县(市),经开区、旅游度假区和两西管理区等四区辖管范围内的民间职业剧团、民间艺术表演团队以及民办艺术学校的演出团体以及市直和中央、省驻常单位的非专业文艺团体。自第二届起就将参赛对象定为在常德市已登记注册的民间演艺团体和专业院团。从参赛对象由三大类民办团体以及非专业文艺团体调整到常德市已登记注册的民间演艺团体和专业院团,都充分彰显了常德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系民”的办赛宗旨。大赛全程宣传力度大、影响面广,参与人数多,基本做到常德户户有人参与,家家无人不晓。

二是坚持一切依靠群众,激发群众创作,全面展示。百团大赛在对参赛节目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作品应围绕常德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示常德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当地人民精神面貌、歌颂当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为主要内容。并对原创作品给予加分奖励,在第一届比赛中就设立了30个优秀创作奖项,大大鼓舞了常德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从比赛和展演的结果看,在近8年中,常德市涌现出大量的群众文艺创作作品,涵盖法治建设、文化强市建设、廉政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内容,大大丰富并展示了常德地区的群众文化的多样性。

三是坚持一切服务群众,搭建群众舞台,全局配合。百团大赛由常德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各区县(市)委和人民政府承办,各区县(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群艺馆协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局参与组织、管理、协调与配合。每年的百团大赛赛程都要历时近半年,已成为常德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德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大赛将舞台设立在开放式的广场上和体育馆中,并设立了群众文艺团体广场文艺汇演环节,同时还开展百团大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的五进活动,大大拓展了群众文艺展示的平台并为广大群众增加了舞台表演的机会。

(二)“文化”是百团大赛品牌成功建设的关键

一是活化常德非物质文化。常德地处湘北地区,自古有着较为浓郁的文化氛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这里,人民群众保留了较为淳朴的生活习惯和较为传统的民俗风情。许多民间文化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原生态的特点,常德人民对于民俗节日、民间技艺、民间文艺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该地所拥有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多达7个、省级保护项目达20个、市级保护项目达39个。常德高腔、常德丝弦、澧水船夫号子、常德花鼓戏、鼓盆歌、孟姜女传说、荆河戏等都在群众文艺活动中都有一定的市场,同时常德地区还保留了大量的地方曲艺班子用以民间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百团大赛组委会结合常德地区群文团体多、常德人民爱热闹喜聚会的特点,以团体文艺比赛及团体展示作为主要形式,充分调动群众文艺演出团体及广大文艺爱好者对于常德群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的积极性。并且打破往常群文比赛及演出限时短的常规,将团体演出时长延长到30分钟内,引导节目形式多样化、创新性,鼓励地方曲艺及戏曲节目的演出和创作。

二是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大赛方案中明确参赛节目要以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反映常德人民精神面貌、歌颂当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为主要内容。大赛主办方以加分奖励的方式鼓励以法治建设、文化强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原创作品。在近年来也随之涌现出了大量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的作品,如:安乡县群文艺术团歌舞《共圆中国梦》、桃源县九溪民艺演出公司朗诵情景剧《为了谁》、澧县舞蹈家协会舞蹈《盛世华夏》、桃源县漳江镇热带雨林艺术团小品《懒汉脱贫》、鼎城區常德花鼓戏保护中心花鼓小戏《幸福来敲门》、石门县荆河戏剧团独唱《你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石门县荆河戏剧团情景剧《信仰》等等,这些作品的蓬勃而出,为常德人民培养健康生活新观念,引领常德社会新风尚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些作品往往将常德地方生活现状和人民精神风貌等内容与常德地方文化曲艺表现形式相融合,形成受广大群众喜欢和推崇的群众文化作品。同时将作品的内在涵养转化为常德群众生命里的文化基因,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百团大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建设地方文化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能以一种持续的、长久的品牌效应及惯常的文化活动形式,帮助某个社会建立共同的规律性的文化生活方式,使某一文化活动变成年度或周期年份所令该群体成员所期待的文化活动或赛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于2001年11月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在该宣言中,将文化定义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特有的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情感方面的不同特点之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正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在长期参与及组织某一具有文化品牌的活动及赛事中,形成一种一以贯之的共处方式;另一方面在建立文化活动品牌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在管理部门的引领下或长期自发磨合及共同影响下,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建构共同的价值体系、传播共同的价值观念;同时依托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建立新的文化生活传统与秩序,并树立对美好生活的价值定位,以及对共同美好生活追求的坚定信仰。

(二)把握群众需要和紧扣文化命脉是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关键所在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一方面要紧抓“群众”的需要;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的宗旨,认清一切历史都由人民创造,一切文化都由人民产生。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到一切服务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求乐、求知、求美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要紧扣“文化”的命脉,建设一种全面参与、全民娱乐、全局配合的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群众文化品牌赛事及传统活动,打造集地域性、历史性、文艺性、节庆性于一体的复合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将群众文化活动从原来的感性求乐,引向更深层次的理性求美,从过去的群众文化非专业自娱自乐向科学发展全民共享的群众文化内涵式发展进行转变,树立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品牌,使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变成地方文化传统,从而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为地方政治经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助力作用。

(三)立美与求好是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与树立文化新风尚的目标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其中就包括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认识与价值定位,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既是民族的血脉,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区文化习惯及文化传统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定位产生深远的影响。“立美”与“求好”是开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更高一级的目标追求。所谓“立美与求好”即通过开展富有较高文化艺术品位、较深民族文艺内涵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民族性、时代性及地域性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从而引领人民群众建立对“美”及“好”的认识,其中既包括对好的文化艺术作品、文化艺术形式的感性理解与认同,又包括对于艺术美、文化美的理性认识,更包含对生活美、精神美等价值层面中“美”与“好”的感悟。因此,立美与求好同时也是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树立社会主义文化新风尚的更高目标追求。

参考文献:

[1]劉进能.打造文化惠民品牌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3年6月8日.

[2]彭学明.映山红遍[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3]刘进能.“百团大赛”为什么这样火[J].新湘评论,2013.11.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