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

2019-10-21 21:58于文杰侯晓亮范淑玲赫维
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 2019年4期

于文杰 侯晓亮 范淑玲 赫维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更加重视,绿色食品顺应时代的要求诞生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带动了食品安全行业的发展。在经济高效率发展道路上,食品工业要与高科技结合起来,乳制品工业要生产更高质量的乳制品。本文通过对现代食品工学高科学技术的分析,研究了食品企业对乳制品生产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而提高了科学技術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乳品工业

高科技的使用是提升综合品质的良好手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可积极利用技术革新带来的优势,不断在现代食品工程中探索新型技术,改善我国乳制品工业的诸多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乳品工业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关,食品行业的安全性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业内工作人员能够不断自我提升,应用高新技术改善现状。

1 现代食品工程包含的高新技术

1.1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近代发展的新技术。其可大大提高食品质量。微型胶囊技术是通过利用天然或合成新高分子材料来储存食品,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的新鲜度。通过不断革新,在乳制品业界的生产取得了成功。微囊技术大幅简化了生产工艺[1]。微胶囊技术紧密结合牛奶本身的特点是,其稳定性可以保持牛奶的味道,可延长食品的储存时间,从而保持食品状态。

1.2 超高压技术

利用高压环境杀灭附着于食品表面的细菌即为超高压技术灭菌,该方法优势在于能在不损坏食品的前提下延长食品保存时间,从而使食品的安全性得到增强,目前这种技术已被应用到乳制品工业。对乳制品来说,超高压技术虽然会提升食品本身的温度,但对食品内部的营养成分损害较小,能够做到既保护食品营养价值,又有效杀菌[2]。通过超高压,乳制品的外观质量提高的同时很好地避免了乳制品脱水现象。

1.3 生物技术

在生物技术方面,本文所研究的技术包括生物荧光技术与固定化技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生物发光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在检测乳制品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生物技术能够对细菌的生长进行严格的控制,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还使乳制品的检测效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该生物发光技术利用荧光素酶复合物转化为光,在发光光度计的作用下,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固定化技术非常适合于多种乳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在物理或化学技术的帮助下,乳制品中的有机成分可以被保存下来。最后,在固定化细胞下,乳制品可以得到相对较长时间

的保存。

1.4 生物荧光技术

生物荧光技术经常被用于微生物检测,通过检测乳品的细菌数和特定的病原体,保证乳品的质量。生物发光技术包括ATP生物发光技术和细菌生物发光技术。任何一种微生物均包括ATP分子,通过检测乳品中ATP的含量,可算出微生物中ATP的含量。ATP生物发光技术原理是基于萤火虫发光机制的。荧光素利用ATP分子所提供的能量,并利用酶生成荧光。通过测定荧光能量,可计算出采样中ATP分子的含量,并获得采样中微生物的含量。例如,在乳品加工过程中,可利用ATP生物发光技术来检测乳制品的细菌含量,并确定原料是否符合健康标准。细菌生物发光技术是将Lug遗传因子插入噬菌体的技术,它将Lug遗传因子放在人工胚胎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发光并检测光能量,以此计算细菌数。就像将Lug基因纳入大肠杆菌大肠菌内一样,将该大肠菌纳入奶制品样本中,并利用细菌生物发光技术检测出样本中的大肠菌浓度,从而提高了对乳品细菌的检测。

2 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应用前景

2.1 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阔

在乳制品行业中,明确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处理提高乳制品的品质,可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中国食品工业会大力发展,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强,它不仅扩大到乳品行业,还扩大到食品其他领域,提高食品的抗菌功能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2.2 技术将会更加成熟

现代食品高新技术在乳制品行业的应用还有一定程度不足,这与中国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结构有关。因此,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在高科技研发方面的实力也必须增强,通过技术的控制和工艺调整,技术人员生产技术的提升,满足不同的加工要求,实现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谢海洋,司玮,陈羚等.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7(3).

[2]姜璎娣.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分析[J].食品界,2017(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大学生鲜奶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G17020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以畜牧兽医类专业为例”(编号:GZB1319044);高等职业教育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31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