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该82例糖尿病患者均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41)和多样性护理组(n=4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多样性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多样性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97.56%)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82.92%),(x2=4.9865,p=0.0255);多样性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76%)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x2=3.9980,p=0.4555)。结论:将多样性护理方式融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多样性护理方式;糖尿病;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经过长期的治疗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效果,而通过饮食的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血糖的稳定具有理想效果[1]。但是,临床中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临床需要更全面高效的护理方法促进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本组实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该82例糖尿病患者均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年龄在3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9±6.12岁,病程为5个月~11年,平均为6.11±1.09年,患者中大学学历27例,中学学历33例,中学及以下学历22例;体重范围为:60-75kg,平均体重(65.84±5.52)kg,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41)和多样性护理组(n=41),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体检均未有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合并病症,过往服用药物史中未出现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与激素类药物,并且无其他过敏史。将两组临床基础线性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性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方法包括: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日常监测,指导患者用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
给予多样性护理组患者行多样性护理干预,其主要方法包括:
①健康宣教。糖尿病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长期慢性疾病,只有让患者了解其相关病理知识,例如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疾病分型以及并发症的相关情况,才能在主观层面上帮助患者病情进行更好地改善,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除此以外,医护人员还应当对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方法的指导教学,帮助患者能够进行自身对病情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就诊;②饮食护理。科学的饮食结构是促进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石,可对患者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给予患者个性化的饮食指导,例如叮嘱患者在饮食时禁忌糖类物质的摄入,食物主要以蔬菜、豆类食品以及新鲜水果为主,在进餐时注意营养的均衡,各类食品的合理搭配,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的饮食习惯進行改善,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不挑食,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用药护理。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涉及药物的用药机理,包括用药过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向患者解释各药物之间的协同机理,叮嘱患者科学、正确的用药方式,以促进治疗效果提升,同时如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感,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并向主治医生进行报告,分析原因并重新制定用药方案;④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需经长时间的服药来进行血糖控制,因此患者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故医护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消除内心对于治疗的恐惧及抵触情绪,帮助患者建立阳光、积极的治疗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⑤运动护理干预。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运动护理干预时,应当充分结合患者的年龄及身体条件,选择一些较为舒缓,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慢跑等进行体育运动,运动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为宜,并注意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如患者收缩压高于180mmHg时,应当立即停止患者的运动,避免患者因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3]。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患者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多样性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多样性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97.56%)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82.92%),(x2=4.9865,p=0.0255),见下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多样性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76%)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x2=3.9980,p=0.4555),见下表3:
3讨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多样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还能够提升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间接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临床中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4]。在实施多样化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从主观意识上培养患者控制血糖的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对该意识进行强化,达到强化自身护理质量的效果,其次还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进行强化,通过指导患者的日常活动锻炼,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维持患者血糖指标的稳定。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多样性护理方法具有人性化、系统化、多样化的优点,对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培养积极心态具有显著的效果[5]。
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多样性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多样性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97.56%)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82.92%),(x2=4.9865,p=0.0255);多样性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76%)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x2=3.9980,p=0.4555)。
綜上,将多样性护理方式融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佳.分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饮食保健,2018,5(51):147-148.
[2]王洁丽,孟利英,张小丽.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8,24(33):263-264.
[3]侯静.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102-103.
[4]郁晓芬,杨美容.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性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00-2501.
[5]张爱武,袁新伟.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4):39,52.
作者简介:熊梦瑶,女,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