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能力培养

2019-10-21 20:38庄妍宋红梅刘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建议

庄妍 宋红梅 刘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普及,翻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增长,翻译任务逐渐复杂化、多元化。而传统的翻译教学方式培养的译员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将从学生自身和学校教学角度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翻译人才能力培养建议。

关键词:翻译人才 能力培养 建议

引言

我国翻译事业随着各种新兴经济活动发展,其中对翻译行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一带一路”政策。“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旨在实现互联互通,造福沿线国家和世界。“一带一路”的兴起对翻译事业带来了重要影响。我国与沿线各国开展经济贸易合作往来,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涉及语种增多,对翻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前多数翻译任务都是将外语译成中文,如今中国更趋于“走出去”,中译外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任务从文学向各个领域转变,要求译者对各领域专业性知识充分掌握,做到精益求精。[1]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翻译工作始终是沟通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桥梁。全球化进程促使翻译量剧增,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尤其“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以来,国际市场对翻译事业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2]

一、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1.学生的翻译实践不足,尽管理论知识水平可以,但缺乏实践或实习经验,因此工作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翻译学习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均为应试教育,教学注重背诵,解题,以完成考试为最终目标,致使其仅掌握书面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面对翻译工作时,很难将自己所学和工作所需迅速结合,进行灵活,高效且精准的翻译。因缺少切实的实践经验,翻译学习者缺少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从而未能形成适合自己且高效的翻译模式,以至于降低了译者初始工作效率。

2.对他国文化了解不透彻。由于国家之间在文化渊源、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历史典故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了解的学生直接进行语言间的转换,不能够翻译出好的作品。例如中国人将龙视为吉祥神圣之物,象征着天上的神灵,威武雄壮,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可见对龙的敬畏喜爱之情。而西方的龙通常被描写成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和一个有些像马的头,是邪恶与恶魔的代名词,如果对此不做了解,在翻译时很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白象”大家都很熟悉,是很多中国人常食用的一个方便面品牌,白象在泰国被视为珍宝,而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寓意为大而无用的東西,显然,此处直接翻译是不适宜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想准确无误的翻译需要深入了解各国间文化差异。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翻译意识不佳。翻译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语言转换。译者翻译时,各种意识占据大脑并影响翻译策略及译文风格选词的使用。

从各学校教学培养来说:

1.教学模式多是以老师“输入式”讲授为主,体现不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仍止步于课堂所学的内容,缺乏真正的实践经验,当毕业后接触到正式翻译场合、会议时容易被淘汰。

2.翻译知识范围狭窄。传统的教学课堂涉猎范围过于局限,而市场翻译任务需求多在经济贸易等方面。

3.学校基础设备,如教材、教学设备和翻译实践环节等方面不足。翻译专业学生及老师能够参与翻译实践的机会很少,供学生练习和教师教学研究使用的原文语言与书面材料资源数量有限。[3]

二、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翻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学校必须结合市场的需求完善翻译人才培养的模式。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建议:

1.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材设计与课堂内容,在注重翻译知识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翻译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外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开设真正有助于翻译能力培养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课程,这门课程应请专业外教老师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口语,还能学到地道的交际知识;如英汉文化差异课程,将中外文化进行对比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推进课程改革,切实保障学生能够学有所用。[4]

2.深化校企联合。提早安排学生到翻译公司实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可以教给学生书本知识、解题技巧,但是没法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心理素质,通过在社会环境中的实习学生会收获更多实践经验。通常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在四年级,且时间较短,且与考研复习时间冲突,学生不能得到充足的锻炼时间。学校可以增加与企业的合作,每年指定一段时间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时间,在实习期结束时开设交流会并检查实习结果,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丰富实践经验。[5]

3.增强校内联合,设立翻译工作坊。可以安排各个学院学生组织联合举办大型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联合模拟经济文化交流会、产品报告会等会议,不仅在学校为翻译学子和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助于加强学院间交流,促进学校的发展。[6]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译意识。可对学生进行学习计划制定、树立目标、有效使用学习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认知培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了解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地域意识、社会意识、国家意识与翻译的关系。

5.提高学生机翻专业技能。优化教材设计与课堂内容,教授计算机辅助翻译,熟悉建术语库、雅信CAT、Trados等技术。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与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翻译工作已不再是纯语言的转换,而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播的纽带。本文分析了翻译目前形势,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以便尽早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蒋领敏.浅谈翻译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上海翻译,2018(6).

[2]梁为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

[3]刘洋.专业英语泛读课自主学习问题与模式[J].外语学刊,2014(4).

[4]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13(2).

[5]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

[6]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模式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三代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