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

2019-10-21 09:55何颖仪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何颖仪

【摘要】  当今不断提出弘扬文化自信,为了让文化自信走进校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应该在传统文化中以民俗礼仪、家训家风、传统节日和历史建筑、传统工艺的提炼下,结合中小学的校本课程、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微课的运用,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小学德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044-01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当前中学生身上都有明显的“00后”特征,个性独立鲜明,思想先进,在当前网络环境的普及下,资讯获取十分快,因此,如何正确地利用所了解的资讯,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具有对人的教育和改造功能,这决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德育教育中的宝贵作用,必须要充分加以利用并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包装和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内容的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俗礼仪、家训家风、传统节日、历史建筑文化和传统工艺、艺术都是对于德育内容的丰富。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要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1.民俗礼仪:对社会行为的规范

民俗礼仪强调的核心内容为传统文化指导下的礼法,可以理解为礼貌,遵守礼法守礼文明。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小学生德育中的基础,是对于社会行为的规范,是大众约定俗成的行为。

2.家训家风:对价值观念的塑造

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孝,尊重父母,因为父母辛勤养育,需要关爱家里面的老人。一个人必须念父母的恩情,孝顺父母,才能体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且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体现了一种家国文化思想的结合,家庭和国家具有非常强烈的情感联系。从个人小家的孝道文化到大国文化的爱国之情,都是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

3.传统节日:对民族情感的培育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节日以情为纽带显示了团结的力量而且它还展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或爱情。这些优秀的品质和情感都是应该被当代学生所珍惜的美好事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不同的文化节日在历史的背景下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些传统节日也是体现着中国和别的国家之间的不一样,正因为有这些传统节日,才形容了我国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小学生的一种民族情感的培育。

4.历史建筑、古道文化:对民族历史的展现、对生态意识的培养

中国的历史建筑是一砖一瓦在诉说着古代人民生活的情况和智慧的结晶。每一处的历史建筑所包含的文化、地域、历史战争因素,都是对于我国悠久历史的展现,是写在砖头、木头、瓦砾上的历史,是活的民俗和记忆。建筑影响着文化,文化影响着建筑的设计。但是很多历史建筑在游客的破坏和不爱惜之下,不能再以实物的载体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都强调着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需要学会珍惜爱护,保护坏境,培养生态意识。

5.传统工艺、艺术:对审美情趣的提升

我国的传统工艺是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不可取替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我国有很多民间工艺,但是这些传统的民间工艺艺术当今的学生能够接触的机会较少,制作这些工艺需时较多,在流行文化的快文化冲击之下,不少学生不能沉下心来静静体会这些工艺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底蕴。因此这种审美情趣正是当下学生极为缺少的,在传统工艺、艺术的接触和丰富之下,达到对于学生审美的提升。

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德育实践的途径

1.校本课程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在校内开展有关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即是对于书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更是一个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理念和育人目标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之下开发的课程,如植根于猎德文化背景影響下,广州的猎德实验学校开展的耕道猎德的校本课程,结合了传统文化中的民俗礼仪和传统工艺龙舟,民族节日端午节而开发的校本课程。

2.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提倡以传统民族节日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月,根据不同的节日,进行阶段性的活动设置。如国庆节,以开展手抄报的形式了解国庆节的来源,以网络上的文化载体如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工具赞美我国的大好河山,在国庆节过后,开展以爱国情怀影响在个人奋斗目标的确立等,实现阶段性的学习和持续的影响。

3.综合实践

开设引入传统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把文化和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二次领会,也是对于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的再次理解和认识。

4.微课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班会课的主题选材中,多利用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在英语教学中,要介绍文化的习俗是可以多加入中国背景中国元素,让学生从多方面多维度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