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019-10-21 18:18陈兴梅张成霏田连燕
健康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研究

陈兴梅 张成霏 田连燕

摘要:目的:探索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门诊护士的个人心理调整及组织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124名门诊护士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在124名护士中,职业倦怠者共有103人,占83.06%,其中:30岁以下的21人,31- 40岁的34人,41岁以上的48人。结论:由于门诊工作量大,还要学习、考试提升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身心疲惫,因此产生倦怠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比例明显提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不仅会对门诊护士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使其情感和认知发生消极的变化,并将直接影响门诊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关键词:门诊护士  职业倦怠  研究

1 前言

职业倦怠是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身体、心里以及情感方面的耗竭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对工作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理、心里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而且工作效率会明显下降,工作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门诊护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在工作中必须面对来自患者、家属、医院以及自身家庭、生活等多重压力,身心疲惫,在护理工作中缺乏情感和激情,导致工作质量下降,严重者引发医疗事故造成矛盾和纠纷。因此对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研究,为加强对门诊护士职业倦怠问题的预防和心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2 门诊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2.1 工作负担过重

当前,护士严重缺乏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门诊护士与患者的比例严重失调,导致超负荷工作。同时,随着护理理念从单纯的执行医嘱到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的转变,门诊护士所承受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不仅工作要实行倒班制,同时,还要积极地应对学习、考试、更新知识、提高护理技能以及应对检查、星级服务评比、文明医院创建等各种事务,过重的工作负担,使门诊护士的身心倍感疲惫,因此经常会表现出精神不足并产生职业倦怠。

2.2 工作压力过大

在医疗服务中,门诊护士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群体并具有高风险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们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中要经常面对病人及家属的指责,甚至是无理取闹;医生、医院的考核和管理,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中还要面对家庭、子女及老人等,多重角色常常使门诊护士力不从心。门诊护士不仅要实行倒班制度,而且在工作中还经常面对“医闹”和各种社会问题,工作压力较大。调查显示,有81.74%的门诊护士表示工作和精神压力都比较大,非常惧怕在工作中出现差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3 心理压力过大

门诊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要面对各类人群。在人们的心目中,门诊护士都是知识水平较低、护理技能较差、不思进取的群体,因此一些患者及家属对护士都会产生戒备心理,沟通会更加困难。许多患者及家属把对医院及医生的不满情绪全部宣泄到护士身上,医闹者也首先对护士发泄不满情绪,而且一旦出现医疗问题,护士则首先要站出来承担责任,因此会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而在门诊工作中,护士即使受再大的委屈,对患者也要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微笑服务,长此以往門诊护士则不可避免的产生倦怠感。

2.4 社会期望过高

门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认为护士的职责就是为患者服务,付出也是理所应当的,忽视了门诊护士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在越来越多矛盾与纠纷中,护士经常挨打受骂,人格得不到尊重。而多数医院的管理者“重视医生、轻视护士”的思想根深蒂固,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在分配中却与医生相差悬殊,在外派学习与晋升的机会面前,门诊护士经常得不到公正待遇,因此会产生职业倦怠和消极悲观情绪。

2.5 个人因素影响

目前在门诊护士的构成中,年龄小的基本属于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中成长,很少受到艰辛和磨练,在从事门诊护理工作中,病人及家属的无端指责和挑剔、护理人员之间的同业竞争、繁重的体力劳动、较低的劳动报酬、医院的严格管理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责任风险等因素,心理压力剧增,很容易产生倦怠现象。目前医院普遍实行绩效和岗位工资,而年龄大的门诊护士,要面对退居二线或从事辅助性工作的局面,虽然工作量减少了,责任也小了许多,但是工资收入却明显降低,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这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是一致的。

3 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3.1 组织方面的预防和干预

就组织层面而言,要关注门诊护士的心理健康,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奖金分配制度,重点向门诊护士倾斜;调整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基数,缩小与门诊医生之间的分配差距。努力改善工作环境,注重人性化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广泛培养门诊护士的兴趣爱好,有效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压力。管理者要关心爱护护士,要及时掌握心里变化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需求,关心家庭和生活,使门诊护士能够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工作中,降低或消除倦怠感。

3.2 社会方面的预防和干预

就社会层面而言,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对门诊护士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进行广泛宣传,正确树立门诊护士的美好形象,使广大社会公众能够转变对门诊护士的偏见和不良看法,真正的理解护士工作艰辛、尊重护士的劳动成果。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使全社会对护士的关心爱护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形成共同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的氛围。

3.3 个人方面的预防和干预

就个人层面而言,门诊护士要积极调整好心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服务,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护理中的矛盾和纠纷。目前门诊护士产生倦怠的很大原因是能力恐慌,因此护士本身要认充分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认真学习护理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技能。面对挫折时,要学会自我调节,勇于担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饱满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之中。

4 讨论

门诊护士的工作是综合性的,其职责是有效维护和增进人们的身体和心里健康,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因此,要通过广泛宣传,提升护士的社会经济地位,使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护士健康成长、尊重护士劳动成果的共识;医院则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门诊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护士队伍的稳定发展;而护士本身则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不忘初心,积极进取,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温馨服务,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避免产生矛盾和纠纷,消除职业倦怠,全身心的投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马淙,朱易凡,徐晨 等.门诊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9):1135-1137.

[2]刘静.天津某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7):9-13.

[3]刘美鲜.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9):1075-1078

[4]陈汉娟.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29):223-224.

[5]王才风.门诊护士职业倦怠浅谈[J].心理医生,2015,21(19):141-14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