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行才是语文教育的远方

2019-10-21 09:09张梅坤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张梅坤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本文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问题进行探讨,并且结合高中语文教材深入研究读与写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学习阅读,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读写并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试卷中,阅读与写作占据的分数比例都很高,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阅读书本中的文字内容、思想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对于中心思想的表达、内容结构的划分等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阅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二者结合加起来,以实现读写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读写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的教学分割开来,这样会导致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缓慢,阅读时见字不见意,写作时不能灵活运用写作素材。从长远角度上来看,读与写并行才是语文教育的正轨,就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结合现状及问题

目前,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观念陈旧,课堂枯燥乏味,采用机械的“填鸭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读写结合在实际学习中脱节。比如,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很少引导学生品味教材文本,对教材文本中的写作技巧、结构等进行自主分析。很多语文教师费尽心思积累学生的阅读量,每周布置一篇周记,两周左右布置一篇大作文,再加上日常布置的读书笔记以及读后感,一学期的时间里关于写作的积累也已经很多。然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仍然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依然感到异常困惑,满腹墨水却不知从何下笔。

(一)轻写作重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轻写作重阅读的普遍现象。例如,在高中语文课堂对于《荆轲刺秦王》一文的教学中,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对这一文言文的意思进行翻译讲解,而对文章中精美的词句却没有重点解析,可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其中的经典语句。并且,在高中的教学课堂安排上,专门的作文课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当堂的指导写作课。即便是专门的写作课,也仅仅是针对上次布置的作文或者周记进行泛泛点评,或者当堂朗读其他同学辞藻华丽、内容立意深刻的作文。根据学校语文教师的课程安排,通常写作课与阅读课之间的关系比例为8:1。

(二)忽视语言的积累

高中语文教学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試,强调素质教育。尽管学生在日常的写作课上也能够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背课文的目的只在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应付考试。高中时期学过的文言文,即便已经滚瓜烂熟,但是到写作文的时候依然不懂得运用、套用。因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往往采用“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文章——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故都的秋》这样的优美散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先通读文章,然后划分段落,再让学生谈谈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之后,开始对每段进行分析。例如,郁达夫在第二段中对江南的“秋”的描写是何用意?类似的问题。但是很少让学生根据这段文字进行仿写,以至于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提及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脑海里却浮现的都是文章大意,对其中的精美词句毫无印象可言,更遑谈去表达运用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学会正确熟练地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应试教育让学生学会了考试,却忘记了语文学习的初衷就是语言学习。

(三)忽视范文对学生写作的示范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在编写中将阅读鉴赏以及写作栏目分开编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阅读鉴赏一共有四个单元,阅读鉴赏后面就是表达交流,如图1可见。这样的编写模式虽然对教师来说比较方便安排课程,但是对于读写结合却是十分不利的,教材缺乏对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写作知识的指引。当然,有些教师也会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传授写作的特点与技巧,但这些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理论需要实践来进行巩固,没有经过实践,学生也就无法真正掌握。

三、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结合策略研究

语文是一门简单却又复杂的学科,蕴藏的知识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是阅读与写作。本文的主旨也就在于探究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笔者借鉴日常教学实践,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阐述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结合的策略与应用。

(一)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中的语言素材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教材中采集、积累语言用作写作素材。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中,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以供学生理解意思之余,还可以着重对其中可以用作写作素材的词句进行指点,比如,《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个案例,指引学生将其代入作文之中。

(二)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有人物描写、环境渲染等写作技巧,而对这些技巧的了解以及掌握都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通过教师的指点一步步的被内化、被运用。例如,在契柯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就包含着很多优秀的写作技巧。比如,在文中描写套子里的人的外貌这一段,“他与众不同的是:他只要出门,哪怕天气很好,也总要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他的伞装在套子里,怀表装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有时他掏出小折刀削铅笔,那把刀也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就是他的脸似乎也装在套字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墨镜,穿绒衣,耳朵里塞着棉花,每当他坐上出租马车,一定吩咐车夫支起车篷。”这一段对套了中人的人物描写采用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另外,还使用了夸张讽刺、对比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将这些写作技巧专门提炼出来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当堂采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话,及时掌握写作技巧的运用。

(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借鉴文章立意

写作中不光需要辞藻华丽、语句优美,还需要有个好的意境以及立意。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意境的联想,往往靠学生自己琢磨。因此,教师要想做到读写结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意境进行联想,学会积累借鉴文章的立意。比如,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阅读教学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栽种在屋前。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村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这样的一幅悠然恬静的画面,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指引学生进行联想,将画面浮现在脑海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意境进行描述,从而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是感性而灵活的,读写结合使教材中的文本为写作服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分割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主旨。因此,只有读写结合才是语文教学的远方,希望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鲲.语文学习研究策略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1,3.

[2]杨春梅.高中现当代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