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华
摘要: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近些年,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大力推广与落实,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逐渐重视起了对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数学课堂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愈发重视起来,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的论述也即在于此,并择取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为依托对象,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能力;课堂教学
笔者以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当首先结合数学学科本身以及本学段学生所特有的知识认知规律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如此,才能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引导提供科学的保障。以下,笔者便深切秉持了这一分析作为出发点,针对于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分3个角度对其相应教法的创设与实施展开论述总结,希望能够为当今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入生活素材,从数学本质培养应用意识
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学生在这一方面意识的启发,良好的应用意识能够为课堂的深入引导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对此,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间紧密的关联性特征作出创设,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素材的方式展开教学。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因此,通过这一环节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的视角去认识数学知识,从而使其应用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我们以《平均数》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对于本节生活素材的选取,笔者则借助于“計算成绩排名”为主题展开了创设。如:某次演讲比赛,评委会首先确定了此次竞赛采取百分制的几份方式,并决定分别从演讲能力、演讲内容和演讲效果3个方面做为打分的考核面。其中,有2名选手A和B进入了决赛,他们的演讲内容、演讲能力和演讲效果成绩分别为A选手85、95、95;B选手95、85、95。你能够说出A、B两人的名次谁前谁后吗?设若你是选手A,你能设计一种方案,从而帮助自己获得第一名吗?这一题的创设,将有关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概括,从而使学生得以从生活经验的视角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并初步意识到了应用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所在,大大的推动了学生应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渗透数学思想,从学生思维培养应用习惯
“习惯”是一切能力形成与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应当注重从应用习惯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对此,我们可以从“思维”的层面着手展开。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思维,使学生善于从数学知识体系的角度看待事物或问题,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其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以《同底数米的乘法》一节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笔者借助关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思想的灌输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启发。譬如,笔者首先创设情景:某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以进行1012次计算,它工作103秒可以进行多少次运算?经过这一铺垫之后,学生可能会进行尝试性的列式计算,1012×103=(10×……×10)×(10×10×10)在这一环节的基础上,当学生体会到这样列式的局限性之后,笔者便及时的提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概念,并直接根据这一式子为案例,展示了同底数幂运用的便捷性,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函数运用的思维。如此,则为其数学应用习惯的养成起到了良好的开端,保证了课堂目标的实现。
三、借助任务驱动,从实践操作巩固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是实现提升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与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类的数学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实践当中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实践的应用当中,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与掌握,从而为其更为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供良好前提。
例如:以《统计调查》一节的教学为例。本节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关于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应用,笔者则择取以“扇形统计题图”的知识点为主线,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实践任务。如:以统计某地区当月的晴天天数占当地半年内晴天数量的多少?这一任务的创设,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特征、表述的内容等知识点全部包含在了其中。学生在经历过这一环节的实践后,不仅能够对相关知识点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其对应用“统计图”进行相关事物、数据等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其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创设有效的保障条件。
总而言之,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键则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将之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科的知识规律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在这一基础上,敢于做出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如此,有了这些因素作为保障,我们才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高效的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茂森.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J/OL].学周刊,2019(13).
[2]李茂森.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