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益臻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能力,形成主动学习,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案!例如,导人的精彩能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语言的幽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还有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案时要注意并且要不断完善的环节。
关键词:初中 地理课堂 问题设计
我们在一堂地理课中,有时你一抛出问题,学生就会你一句我一言地开始讲起来;有时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沉默了,出现了冷场;有时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也会让教师感觉很尴尬;还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这就变成了传统的教案模式——整堂灌。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你提出问题时,能积极地参与,并准确地作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结合自己的教案经验和教案特点,在问题设计上多下点功夫!
一、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精练
学生的思维很开阔,班级60多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案都不一样,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理解很正常,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在提出问题时给予学生的信息太多,不同的学生所抓的关键词不一样,可能就会南辕北辙了。因此,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语言精练,让学生能够抓住我们所提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才精彩。一个问题让学生都回答相同的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让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也是在浪费课堂时间。
二、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准确性
在一堂地理课中,教师会设计的很多问题,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而设计的。因此,不管如何设计都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否则就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误解,也可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从语言的架构、用词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等方面都要进行再三的推敲。课堂教案千万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例如,天气和气候,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措辞的准确性,又如,地轴与赤道的关系,教师在画图时就不能把赤道画成水平的。
三、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我们在设计地理问题时,一定要问问自己想让学生答什么。在教案过程中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还是因为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得不周到!例如,我们都知道中国国土辽阔,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就会不自然地说:“人口众多。”面积大和人口多之间有绝对的关系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上的面积大国,但人口不到1亿,但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答案呢?是因为问题的设计与我们期望的答案出现了偏差,再仔细看看书,就不会出现偏差,或者我们换一种方式,把我们想要的答案一步步分解提示给学生。例如,我国国土辽阔,有漫长的国界线和海岸线,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就会想到有利于对外贸易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岛国面积小,而中国面积大,这对我国有什么好处呢?中国国土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跨度都很大,会给我国带来什么?学生会想到农业、旅游资源等等。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么就语言精练到位,让学生答我所想,要么就把问题分解,以达到教师的目的。
在设计地理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不能太大,范围太广,这样学生也不一定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某某市的什么局长,对于水资源或人口问题的做法之类的,在几年前上课时很喜欢用这种类型的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反过来想,可能这样的问题有点大,有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反而让学生不知如何去答,答案也是各式各样的,不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人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问他们对身边或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
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案中去。而激发学生的方法很多,问题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学习气温时,学生经常会走向思考的误区,因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缺少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于气温的知识不容易理解。大气的温度主要来源于哪?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太阳。那离太阳越近气温越高。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离太阳最近,那为什么山上有厚厚的积雪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不说话了,这是一组矛盾,而正是这样的矛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在地理教案中还经常会用到假设这样的问题设计。例如,如果地球不是倾斜的,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如果中国东部不濒临太平洋,又会怎样?这个问题属于开放式的,它和“中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会对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是一样的,但反着问带来的冲击就是不一样,尤其是初中学生比较活跃,对于什么都感兴趣,这样的问题给他们,他们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有些东西不要教师讲可能就得到了解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在地理教案过程中,不要把问题问得太直白,让学生没有任何挑战就能轻易得到,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五、地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新颖性
初中生好奇、活泼,极其容易调动其兴奋点,因此,在地理教案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问题设计得新颖、出乎意料,让学生眼前一亮,通过感官调动其求知欲。例如,小品、诗歌、故事、歌曲、图片、录像等,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牵引,提问的效果自然会好。在讲长江黄河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是指哪儿?“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是指哪儿?“春潮”说明长江水主要来源于什么?“东海”说明了什么?通过古诗、歌曲让学生对长江黄河的简况,既熟悉又轻松。
地理问题的设计还可以结合时事,这样既新鲜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日本福岛的核泄漏问题,对周边的不少国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利用这个可以设计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分析核泄漏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只要我们教师有这样一个执着的精神,認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教材,认真组织我们的课堂,我们就会还给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特别是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容量,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