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入手,阐述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及成因,并为缓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提供对策。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职业倦怠的含义及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弗罗伊登贝格尔提出,由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缺乏个人成就感。情绪衰竭——职业倦怠最核心的成分,指的是情绪极其低落,疲劳不堪,严重缺乏工作热情;去个性化指的是冷漠消极地对待其工作对象;缺乏个人成就感指的是在工作中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成就持否定态度[1]。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主要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场领域之中,特别是与脑力劳动相关的工作中。作为脑力工作和助人的典型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的十大行业之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不仅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还可能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次,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感染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师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冷淡可能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成长产生消极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第一受害者[2];此外,教师对同事采取冷漠、拒绝的态度可能使教师之间造成紧张的同事关系,甚至造成人际冲突,影响校风,恶化教学环境。因所处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类别等因素,中学的教师相比于大学和小学教师更易出现职业倦怠,而且此类现象较为普遍[3]。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因素
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教师作为一个具有高社会价值的工作,而工资却比相对较低。教师经常要比其他职业奉献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但是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生活成本,教师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其与付出远远不成正比的回报让教师逐渐怀疑自身的价值,从而对自身职业失去信心。此外,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在面对传统社会对教师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社会期待。教师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更加巨大,对自己努力付出没有得到所想要的回报时的倦怠感。
(2)职业因素
首先,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不清晰也是引起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教师经常要一人承担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既是教学活动中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与学生做朋友,还要成为家长的代理角色。其次,中学还处于应试阶段,中学教师不仅要应对学校和家长对成绩和升学的期待,还要响应现代素质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教师往往会在提高学生成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间处于两难的境地。再次,教师的社会角色需要不断调换。在工作中,不仅要处理好教学问题的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和同事领导处理好关系与保持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仅要应付多重角色扮演的沉重感,还要处理角色冲突的矛盾,这难免会令其感到独木难支。另外,中学教师,由于其職业特殊性,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封闭性,社会交际范围较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明显较小,不利于教师构建支持性的社交网络[4]。最后,教师职业本身的无边界性,让教师经常将工作与生活模糊,繁重的工作常常令教师心力交瘁。
(3)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严苛也会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越来越严苛的评价体制常常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不仅仅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不断的去满足评价体制的各个要求来谋得职业生存。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从而会对职业产生抗拒腻烦的心理情绪。
(4)学生因素
如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有自己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喜他人管教,这可能导致教师采取放任的态度,对学生漠不关心,去人性化明显。与此同时,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增强,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难以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学生对学习持有冷漠态度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极大的挫败感[2]。教师的个人影响力低于其对自身的期待,工作价值未能得到体现,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5)个人因素
除了扮演教师角色之外,教师还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处理生活琐事。与此同时,繁重的学校工作常常让教师无暇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更容易追求自我实现等的高级需要,当此类需要未被满足时,倦怠便容易产生。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线上学习盛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渐减弱;现代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对教师提出更多的要求,教师需不断学习与时代接轨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然而由于工作繁忙,教师很少有自我提升的时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职业倦怠的产生就会越加容易。此外,法伯分析了相关研究指出,教师自身的个性是引发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职业倦怠更有可能发生在那些情绪较为不稳定、不甚务实的教师身上,当此类教师的付出得不到理想回报时,就感到十分失望。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教师,更加容易滋生职业倦怠。如果该教师本身是积极乐观,精力充沛,且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话,那么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则较低。
三、缓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收入待遇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方法。现今社会中,收入是作为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作为一个拥有高社会期待高价值感的行业,与其付出不匹配的收入会使教师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只有提高教师的福利和待遇,让其体会到自己拥有与其自身工作价值相匹配的社会财富和资源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增加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并且能够获取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职业倦怠程度就会越低。这启示我们,当遭遇一些困境时,教师如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家人、朋友和同事的帮助,经常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职业倦怠的问题[1]。此外,教师应懂得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善于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源,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让社会支持为自己服务,也能够有效的预防职业倦怠。
(3)心理辅导干预
现代教育不仅仅要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更要关注对教师心理健康环境的建设。同时要知道,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发挥其最佳的工作状态。通过对中学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传授给教师自我放松,调节紧张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教师有机会走进大自然,拥抱生活,释放自我。总之,缓解职业倦怠的方式方法各种各样的,目的就是为了释放职业中所带来的压力。
(4)传授综合技能
对于教师评估自身工作效果来说,学生的互动和反馈是其检验的重要标志。拥有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加強必要的教学技能之外,学校还需要完善教师的管理技能和培养教师与人相处的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让教师在了解相应的教学原理,理解不同学生可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掌握有效的技术,如共情,语言艺术等。
(5)教师自我调控
研究发现,关注外在价值(经济报酬、工作环境等)的教师比持内在价值观(独立性、创造性等)的教师更容易对职业感到厌烦,所以,教师应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去体会为人师表的那份幸福。在为社会努力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中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进一步提升其个人幸福感和职业满足度。对于一些持完美主义价值观的教师而言,改变其对万事尽善尽美的追求是改善其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认识到,教育效果是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要善于寻求社会支持,而非才去回避、消极的态度来处理个人能力范围以外的问题。除了从思想层面进行自我调控以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调节方式。由于教师很难改变自己的单调的工作环境,但是可以利用丰富的业余生活增加自己生活的多样性,进而弥补工作重复性带来的厌倦感。可以选取一些有助于缓解压力的课外活动来使自己放松,例如,运动健身、参加户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正念减压训练来缓解职业倦怠,从而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6)改善学校管理
通过加强合理的教学管理,如控制班级人数,改善教学办公条件等为教师减少教学难度。同时学校需要积极提供并且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让教师能够从各方面提升自己以及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加强素质教育的建设,加快教师由分数的提高机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转型,不以分数作为评判教师发展的唯一标准。让教师有机会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当中,当工作富有创造性时,教师才能够在自我需求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结束语
所以说,通过对教师职业这一行业进行调研,我们就会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与教师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并且与我国教育的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对于社会来说更是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所以当我们从社会、职业、学校、学生、教师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的同时,从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相信在找到原因并且能够积极给予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处理,不仅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教育质量更能得到极大的提升。要知道民族振兴在教育,教育振兴在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大军.(2015).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110-114.
[2]马宵梅.(201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6),56-57.
[3]罗良针,张贵诗,& 朱武.(201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自我调控相关研究.教学与管理(理论版)(11).
作者简介:
施雅婷(1995-),女,汉族,福建泉州,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