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玲 方文华
摘要:近年来国家和广西区域国际旅游人才需求加大,但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发展仍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国际化教育模式和发展规模有限,培养方案和成效有待提升,因此,比较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特征与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广西地方高校旅游专业还应从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设计,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与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250-02
我国改革开放已历时40年,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兼具全球性与区域性特点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推动世界经济互利合作带来了新机遇。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深化,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探索均受到密切关注。当前,大都数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涉及概念界定、经验、政策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各学科国际化教育探讨涉及学科课程建设、培养模式与途径等不同角度。旅游专业的教育国际化则起步相对较晚、时间短,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学科性特色不突出,研究不够深入,实际操作效果不理想。广西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国际化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发展缓慢,旅游业的发展和合作是广西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广西通过“旅游外交”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关注广西高校专业国际化教育,是广西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在深化对外开放和教育改革中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1 近年来国家和广西区域国际旅游人才需求加大
我国旅游业在进入21世纪以后飞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旅游经济大国,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我国出入境旅游规模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对国际旅游人才的需求。从中国近十年出入境市场发展来看, 2008年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数为1.54亿人次,2018年出入境旅游规模达到2.82亿人次,规模总量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开始,我国通过“旅游外交”和多个国家举办了旅游合作活动,在促进国家间政治关系、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和传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显著的作用。可见,世界经济合作的持续向好和各国旅游外交加速了旅游国际化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国际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广西旅游人才的需求近10年来也增长迅速,广西区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广西入境过夜游客562.33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消费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7%、16.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广西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以东盟及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构建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开放开发、沿海开放、边境开放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跨区跨境旅游共建与合作项目[1]。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及广西旅游外交不断推进,广西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合作和空间日益拓展,国际旅游企业管理及服务接待涉及的相关企业对国际旅游人才需求增加,广西高校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在对接和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中,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不容置疑,对高校旅游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广西高校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现状
2.1 发展模式
广西高校的国际化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是广西国际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广西教育厅率先积极组织推进区内高校公派出国访学研修项目,实施双向留学工作,东盟对外合作交流成果资料显示:广西每年都有超过2000名的在校大学生和老师赴境外交流学习,2012-2017年来桂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5.2万人[2]。广西国际化教育路径和全国大多数高校国际化教育实施先行者一样,高校本土合作模式的主要形式有:针对国外生源,开办国际教育学院招收外国留学生,通过合作办学教育项目,联合培养留学生;针对本国学生则主要以“向外输送”“短期集成”“交流访学”等形式为主。随着专业国际化教育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合作的学校也随之拓展和增加。基于地域和区位特点,广西的国际化教育主要以东盟国家为主,如“十二五”期间东盟留学生占比78.4%[3]。近年来,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主要有:2012年,落户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学院的“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015年桂林旅游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成立的“GL国际酒店管理学院” [3],其他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则较为零散。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国际学院统一招生后按专业编入旅游相关专业学习,本国专业学生则采取选拔和自愿原则,每年3-12个月的短期集成和交流访学的形式赴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学校访学或交流学习。总的来说,广西大多数旅游类专业国际化教育还处于建设形成阶段,模式单一,发展规模有限。
2.2 培养方式与成效
近年来,虽然广西国际化教育项目总体发展较快,但旅游相关专业的国际化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校际之间由于专业基础、发展规模和水平等差异,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各有不同。在实践探索中,各高校旅游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逐渐清晰,但实施过程中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如课程体系中一些专业课程虽然冠以“国际化”的名称,但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及实践环节都与传统课程没有太大的差异[4] 。
从广西各高校设置旅游相关专业教育来看,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6年获评广西高校优质专业、2008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和2013年分别成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点,在2016-2017年在全国443所高校专业排名第9位,旅游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作为广西最早開设的传统优势专业,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也开始注重与国际接轨。从该专业近年来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培养目标中强调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要求学生具有“通晓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民族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文化素质,并在专业素质中强调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说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开始重视国际人才的市场化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方面,加大了外语教学的力度,增加了旅游学原理和旅游酒店与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选修课增加了客源国概况、国际旅游案例等双语课程。从教学实施和成效看,虽然增加了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数量,但课程的考核中没有强调和体现国际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且由于课时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因素,限制了学生国际化教育的实现效果。
3 广西地方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国际化提升与实施路径探讨
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旅游外交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开启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教育的新发展。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区内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应遵循共同的国际化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提高广西地域特色的高校旅游国际化教育水平,培养能够适应旅游业发展目标的专业化、国际化专业人才,以适应广西经济对外开放和旅游行业国际化的发展需要。
国际大学联合会(IAU)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杨莹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包括讲授与学习、 科研、管理的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5]。结合广西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国际化教育的培养过程比较来看,广西旅游专业国际化教育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方式与实现国际化教育的目标还有待提升,需要不断探索实施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有效过程,在培养方案中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科研、实践与社会服务等过程培养不断实现符合旅游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目标和成效。
3.1 强化国际教育培养方案的专业特色与教学课程设置
从广西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来看,目前以满足国内市场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占主体,且培养成效逐渐提升。随着国际化人才需求在我国旅游行业市场需求中逐渐增加,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国际化教育导向下,开始关注国际化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相关课程设置和增加一些双语课程教学向国际化教育发展靠近,但由于多种原因,国际化专业教学成效不够理想。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毕业要求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75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提供的课程体系中通识必修课11门,通识选修课4门,专业基础课13门,专业核心课6门,专业限选课9门,专业任选课15门,其中双语课程基础课2门,选修课2门。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旅游学原理》2016年开始实行双语教学,要求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课件尽量全英语,目前完成了3届学生的课程教学。教学结束,我们针对学生进行的课程教学调查和反馈,学生都普遍反应:双语教学对提高英语能力有一定帮助,但对课程和专业知识学习有一定影响,而且课时有限,又是集中授课,课堂规模少则八十多人,多则上百人,上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反应根本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因此,对大类专业基础课没有考虑受众对象,统一实施大班双语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因此,要遵循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循序渐进,选择受众对象,选拔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设置小规模的国际教育班,实施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课程体系结构,加大英语课程学习的同时,增加主要客源国的国际文化认知,注重国际旅游开发、管理等案例与专业教学结合,加大选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探讨,培养和训练国际视野、国际沟通素养、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实现课程讲授与学习的国际化。同时,可以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嫁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市场和行业适应力强的旅游国际复合人才。
3.2 国际化人才教育和培养的第二课堂建设
旅游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教育,要更加注重开放性、创新性、应用性。课程学习和课堂教学,只是国际化知识传播的一个途径,受到时间和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第二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形式,则能够突破课内教学时空和形式的局限。因此,要实现国际化的教育目标,第二课堂的安排和考核目标构建对提高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如国际视野、国际多元文化理解与认知能力,不是上几节课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围绕国际化素质和能力目標,通过构建第二课堂内容来实现和提升。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从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拓展入手:(1)语言+文化与素质学习拓展。加强语言工具学习,以通用语言英语为例,当前,旅游专业的学生国际语言工具,仍然是国际化教育的一大瓶颈,在双语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应用中都很明显,可以通过英语角、英语电影、英语戏剧活动,以及境外夏令营、中外交流等,英语导游志愿者等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多种方式和实践渠道,提高国际教育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景应用能力,过程中促使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学习认知得到拓展和提升。(2)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等第二课堂搭建。包括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实操与应用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策划或技能方面的国际赛事,参与专业学术著作和文献翻译等活动,为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应用与实践提供培育的土壤,提升学术专业素养和国际化科研、专业服务的适应能力。注意的是需加强第二课堂国际化教育目标和考核导向的制定和实施,才能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达到应有的成效。
3.3 重视实习实践环节建设和过程管理
课程实习实验是旅游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训练与提升的重要环节。首先,应结合相关课程进行和国际化教育内容相配置的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国际化教育知识复习和岗位应用的首要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和资源进行国际化教育的实验室建设,如与外语系合作和共享利用外语语言学习的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强化语言学习和国际文化认识;在旅游专业实验室硬件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化教育的软件内容和国际化案例教学内容,这也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薄弱环境和需要加强并重视的模块。其次,国际化实验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践训练环节,选择对口专业的国外高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建立海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海外高校留学以及在海外实习基地的岗位实习实践。过程管理是实习效果实现的关键,从合作高校、基地单位选择开始,到学生实习实践过程的实时把控,实行有效的过程考核和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EB/OL].[2018-12-30].http://www.gxta.gov.cn/home/detail/36722.
[2] 广西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EB/OL].[2018-12-30].http://www.gxedu.gov.cn/Item/17019.aspx.
[3] 广西教育厅网站.广西与东盟教育合作硕果累累[EB/OL].[2018-12-30] http://www.gxedu.gov.cn/Item/12268.aspx.
[4] 黄勇荣,周琼,韦金凌.广西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5):117-120.
[5] 杨莹. 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C]. 2009 International Summit on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er Tourism Education,Shanghai, 2009(6):20-21.
[6] 黄月玲.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广西教育,2017(10):104-106.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