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摘 要:经济的发展,促进汽车行业持续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目前,许多职业院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以培养既能运用现代服务理念与管理意识处理复杂企业经营问题,又具有一线操作技能的、全面掌握汽车服务领域综合知识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承担着为日益兴盛的汽车服务业造就具有理工技术与管理能力的现代跨界型、新型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本文就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引言
根据汽车工业逐渐向现代汽车服务业转型发展的趋势,汽车服务业对于包括生产、维修、售后、销售、金融、保险等领域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应对互联网等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为建设理念,结合现代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根据专业特点、生源特点、社会需求,重新完善、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任务、组织课程内容,构建学科交叉、柔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構建一套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促进学生多维发展、分类成长的培养体系,从而为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融通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汽车技术、汽车运用、汽车服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现代汽车诊断、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和其他汽车服务的系统训练,具有从事汽车技术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随着汽车产业和汽车服务行业日新月异发展,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方面都有所要求。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了解汽车产业和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了解新能源的运用,时刻关注新时代绿色环保的要求。在综合素质方面,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专业能力是每一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可以说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而职业资格证书,则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增加了竞争的优势。
2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就需要把高水平教师特别是专业领军人才培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领军人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2建立以本科教育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办学特色,建立以本科教育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生命力。该培养模式将原计划要学习四年的专业理论课程压缩为三年完成,最后一年则让学生进行实习。要紧紧抓住当今汽车服务市场的需求,编写或选择合适的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要坚持以理论为基础,不断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切实了解步入社会后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引导学生把握机会,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学校应当选择符合要求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要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解决,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2.3结合汽车服务工程的特点,进行配套教材的选择
伴随教育体系的改革及创新,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为了强调学生的实践素养,在课程教学方法完善中需要根据服务工程的特点,进行配套教材的选择,强调就业为向导的汽车服务工程形式,展现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工具性的价值,而且,在配套教材选择中,也应该避免资源滥用问题的发生,展现汽车服务工程项目设计的价值性。在现代汽车技术更新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对于应用型汽车服务专业人才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将职能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强调实践能力的主体价值,并结合市场的运行及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教材选择的合理性,为现代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2.4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 强化满足社会需求的工程创新
未来的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变通能力、适应能力的工程人才是未来实业界各企业追逐的目标之一。新工科的内涵应在于提高学生适应变化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一是如何打破原有单一学科界限,运用工程技术与管理思维的交叉理念实现对于汽车服务业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更高要求;二是如何改变原有专业技术层次低下,以简单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引入更多创新思维、解决目前单一专业难以应对的新问题,为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5改善校内实训中心和加大实验室开放
为了建设一个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相适应的汽车专业实践基地,硬件设备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我校在走访国内一些高校汽车服务类专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已有车辆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又注资1500余万元,另建了汽车服务实训中心,意在加大基地改革建设,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6搭建校内外双平台引入市场力量强化校企合作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应当构建以高校为主体的多元协同体系,由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发挥校内平台与校外平台的联合效用,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型的应用交叉型专业。一方面,优化校内协同育人平台。以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为途径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实际业务环节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建立跨学科交融的新型机构、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为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平台保障;另一方面,完善校外企业实践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提升学生适应变化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汇聚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面向汽车服务产业、面向先进的汽车新技术与服务新理念、面向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大模块的专业基础整合,明确后市场产业需求,以需求引领改革方向,突破传统专业设置的思维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在“学科交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选择与发展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要注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重视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元华,邹爱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界,2018(04).
[2] 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8(03).
[3] 方健.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