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滨洲
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而深入的影响,对学校的核心——育人工作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代表着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办学理念最坚定、最持久的践行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中心小学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很大。为了学校的未来,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与环境,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铁必先自身硬。我校从实际出发,注重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教师充分释放活力。
(一)以赛促培求发展
1.单项活动,固根基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我校把加强教师基本功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二十几年来,我校注重以单项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三笔字竞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学科知识竞赛、百科知识竞赛等,逐步完善、融合并形成了两年一度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大赛我们已经举行了六届,第六届共分为笔试、课堂教学、微机、朗读、钢笔字、粉笔字、才艺展示等七项。下一届的基本功大赛中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将增加课前的说课、课后的反思环节,以此促进青年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
2.策略保障,重实效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衣带渐宽心不悔”的敬业精神,而且要有“得心应手育桃李”的技艺。我校制定了“两纵一横”的教学策略。即:纵向一:是以上级的各种竞赛为契機,进行赛前练兵。在每次竞赛之前,我校组织赛前活动,如评选优质课、教师基本功、班主任基本功等。我们都先进行比赛,然后择优参加上级比赛。这一活动极大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纵向二:每两年举行大型的学科基本功竞赛。横向:是各村小举行的活动——教师说课、教研课、基本功练习等活动,最后检查验收。
每次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名次的教师都陆续调到中心校任教,让他们发挥才能;学校用人机制也与之相挂钩,体现了公平。
3.常抓写字,强基本
听课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粉笔字功夫亟待提高,立即购买了70块小黑板,要求全镇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天练习粉笔字,并且纳入到教师量化考核之中。在每天学生放学后,中心校青年教师统一书写粉笔字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现在走廊中漂亮的粉笔字已经成为见证教师成长的长廊。
(二)培训学习是福利
我们把“让教师出去学习就是最大的福利”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管理之中。三年来,学校外出培训教师154人次,还邀请市区教研员担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导师。
(三)“青蓝工程”齐助力
我校有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这些教师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让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我们采用结对帮扶的形式把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结成对子,由骨干教师担任年组长,每一名骨干教师都帮带1~2名青年教师。“师傅”为“徒弟”上引路课、示范课,“徒弟”在师傅的引导下上常规课、公开课,中心校青年教师与城内学校名师一对一帮扶。同时,我们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通过录课、晒课工作切实提升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我们要求每个领导负责1~2对师徒,随时监管帮扶情况。要求每一个“师傅”的引路课和“徒弟”的汇报课全体领导都要参加,每一个“徒弟”的课领导们认可,才能出徒。
二、教学携科研,科研促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我镇各校不仅注重教研,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高效教学研究”为主的教研思路。我们强化常规教研、小课题研究,采取听推门课、教研课、引路课、示范课等形式,不仅注重教研时间的把握,更注重课堂艺术的研究。对个别青年教师实行不定时听、蹲点听、反复听,助推其迅速成长。
(一)“三课”与教研沙龙
我们重视课堂效果。我镇实施“三课”(引路课、探路课、实践课)制度,每周三第三节课我们举行青年教师教研课,教研课由“师父”导课,教学领导研讨,教师讲课、反思,集体评课,我们规定,评课中要求指出教师1条优点,3条缺点。
我们还创建了钢屯小学青年教师博客群、QQ群、微信群等教研沙龙,鼓励教师自主学习,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四有”“四结合”模式
我们建立“双周三”教研制度、主题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案例交流制度,真正落实“四有、四结合”的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要求。“四有”,即有教研制度、有教研目标、有中心发言人、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四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各学科有机结合、新老教师相结合。这些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有力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
(三)科研带动进步
教学好比砍柴,教研好比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校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在校内增设“科研室”,增派业务骨干做领导工作;向省市教育科研部门申请立项,承接科研课题。现在我镇有3项省级课题和14项市级科研课题已经验收。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带动学校、带动教师、带动学生的进步已成为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以达到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四)写作促进反思
我们先后创建了钢屯小学青年教师博客群和钢屯小学微信群,号召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心得等记录在博客上,把自己简短的感悟写在微信群中,使教研活动动态化。我们在各杂志、专业刊物、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表作品54篇,择优发到《青蓝》校报之上。学校每年都拿出专项基金鼓励原创博客数量前3名的教师,为他们订阅500元的图书。还将有价值的博文编纂成《聆听花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作为教师学习的校本读物,下一步我们还准备为个别教师的博客整理出书。
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以“真”的情怀,“实”的心态,让教师深刻感悟到: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真好!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