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凝
留心观察,用心琢磨,耐心引导,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一生都在做“小事”;而每一件“小事”,都是成就学生美好人生的基石。作为教师,应以守护的心态,以智慧的方法,静待花开。
“当一条鲸鱼在海洋中死去的时候,庞大的尸体会慢慢地沉入海底,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态系统,成为孤独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每每读到这些文字,笔者都感触颇多:以一己之力哺育一方生命,以仁爱之心善待世间生灵,鲸鱼如此,师德亦如此。作为一名低年级班主任,面对的都是尚未形成完整认知体系的孩子,从吃饭喝水到学习活动,从行为习惯到思维品质,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倾注大量心血。
一、习惯养成放首位
低年段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自己不会系鞋带、不会拉拉链、不会使用卫生间、不会整理东西。所以,从事低年段教育工作的教师,便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对待学生的心要像对待一朵花”,用爱去呵护每一朵花的成长,静待花开。
(一)入学培训夯实基础
一二年级是小学生活的起始阶段,也是习惯养成期。就一年级学生而言,在新生正式开学后,教师们往往要进行各项常规培训。例如,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常规培训和在校生活一日常规培训,其中就包括安静早阅读的训练、课间10分钟的训练、讲究卫生的训练、站排及站姿的训练等等。再比如,文明礼仪作为我校每个学期、每个年级的德育重点,已经成为学校传统。每天早晨入校的问好礼仪,脱帽、立正、鞠躬、问好、一排走是校园门口的风景线,进入班级微笑招手不出声是尊重他人的好行为;走廊见到老师、客人要问好,集体外出见到老师、客人要以微笑招手作为打招呼的方式,保证良好的秩序。每一项文明礼仪都需要低年级班主任一点一滴渗透给学生,使他们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礼仪系统。这些内容看似又多又琐碎,其实每一项内容都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可以将训练要点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计划进行专项训练,以保证效果。
这些训练内容不仅仅是低年级的训练内容,而应该贯穿在整个小学生活中的德育训练中,这些小习惯如果打下好基础,未来的班级便会井然有序,老师也会倍感轻松。“教育无小事”,看似简单平常的一件事,運用智慧就能让一个班集体形成一股统一的向上力量,让这个班级有被称道、被羡慕的闪光点,这是作为班主任应有的敏锐感,也是班主任的强大力量。
(二)评价体系多元全面
知是行的先导,而行是知的目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品质。有了好习惯的养成体系,要想有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评价体系,坚持日评、注重周评、及时专评。
每个学期初,我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班级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包括发言、纪律、卫生、作业、礼貌、阅读等等,既有学习方面的考核,也有品行方面的考核。纪律检查表、晨读自检单、午餐检查表……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班级评价。本学期班级正在进行“我赢上学币 实现小心愿”的主题评价体系,它分为横纵两项,横向以个人为单位,纵向以集体为单位。班级有专属的流通货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来获得上学币,上学币积攒够数量可以换取心愿存折的奖章,也可以到班级超市中使用上学币购买“物品”。这样的趣味评价使得学生时刻规范自己,并且对上学充满了期待。纵向评价以集体为单位,也是小组评价,四人一组,每组由学生自己取名,每天进行小组评比,每周进行小组总结。另外,为了使男女学生之间的相处更融洽,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每天评选“文明同桌”;为了使小组团结一心,共同进步,我们每天评选“明星小组”。
二、常态管理有妙招
在实验学校工作的几年,常听别人这样评价这所学校,有的说这是名校,有的说这是讲求素质教育的学校,有的说这是能让孩子们觉得幸福的学校,还有一种特别有趣的说法,说这是一所温柔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没有大声训斥,没有大喊大叫,无论是面对一年级的“小豆包”还是二年级的“小辣椒”,老师们都是和和气气的。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成为道德上的引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习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教育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示范。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叶圣陶先生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教师要时刻学会以身作则。”我们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的行为举止总是和班主任有几分相似。活泼的、沉稳的、爱整洁的、爱看书的……让我自豪的是,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的三年级,每天入校后的早自习,都在教室里安安静静认真读书。
(二)爱为基石,文化引领
去年夏天,我有幸听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中国的演讲,这样一位可亲的美国老头究竟是靠什么创造出奇迹的呢?我想是“爱”。雷夫老师说他的教室里不是多了什么,而是缺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爱。喜欢、安全、温馨、阳光……当孩子们想到教室、想到教师,脑海中的词汇是这些,奇迹不就出现了吗?王崧舟先生曾赞扬雷夫老师和杭州天长学校的孩子合影时单膝跪地的举动,华应龙先生说在雷夫老师身上看到了为人师的慈悲心。这种慈悲的力量让他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其实无论是享誉全球的雷夫老师,还是作为普通教师的每一个你和我,我们所做的教育都是相同的,都是以“爱”为基石的,一个有“爱”的老师一定是个好老师。
1.以优美班级环境熏陶学生
环境能陶冶人,環境能塑造人,环境也能改变人。我和学生们一同动手装扮我们的教室,彰显师生情谊的“爱在一班”照片墙留下我们满满爱的回忆——我和学生种种子、浇水培育“花之物语”植物角;我们一起在课间坐下来共读“启智书格”……在我们的教室里,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物品都有生命,它们把我和学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样的教室是温暖的,是一间会交流的房间,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
2.以人文情怀管理学生
“人情味”的环境需要“人情味”的管理。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为班级的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52个同学每人得到了一封我写给他的信,信中夹着一张平日里学生与老师的合影。当我坐在书桌旁回忆两年间与每个孩子相处的一点一滴,把这些回忆变为笔尖下流淌出的文字时,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孩子们收到信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家长们也特别感动。这件事让我至今不能忘记,我坚信,这种原来未曾体会到的成就感一定就是属于教师的幸福感。
我把学生的一日常规趣味化、生活化、礼仪化,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卫生常规等变成了班级礼仪教育的一部分。通过主题班队会、微班会、班级特色活动地开展让学生将其内化,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内驱力。
3.以正确的舆论影响学生
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班级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能让学生明辨是非。提倡和支持正确的,批评和抵制错误的,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正确的标准。要想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首先应在班内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把集体看作家庭,把同学视为家人。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薄弱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得到赞扬和呵护,每个孩子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4.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
一个班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的巨大作用。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要慎重选拔和培养班干部队伍,这是班主任工作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的一种方法。
在班级干部的培养上,我一直遵循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班级不设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而是把班级管理的内容细化成很多项,52名同学各司其职,都在为班级体努力着,奉献着;在班级纪律和卫生方面,实行个人负责制,通过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室后,讨论定出自己的职责范围,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班级工作安排给每个学生。52个学生,有28个岗位,人人都是班干部。绿植养护官、午间食堂管理员、环保小分队……这些小干部负责的范围、内容和职责都具体明确。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愿意把自己看作成小管家。这样的小干部制度让班级呈现出“一个都不能少”的状态。开会、出差……每一次老师不在班级或学校,对孩子们也会百分之百的放心,因为他们已经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这样强烈的责任感和存在感使得班级像一块磁铁般吸引着学生们,使他们喜欢上学,热爱集体,乐于奉献。
“严要求,常示范,巧训练,勤评价,多鼓励”,总之,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留心观察,用心琢磨,耐心引导,教师这个职业注定一生都在做“小事”;而每一件“小事”,都是成就学生美好人生的基石。作为教师,应以守护的心态,以智慧的方法,静待花开。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