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20世纪的西方史学

2019-10-21 09:41陈锐
大东方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学反思

摘 要:20世纪的西方史学经历了以兰克史学为核心的传统史学、以开创性领域著称的新史学,批判反思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更迭,展示了西方史学界波澜壮阔的史学理论大变革。在此过程中,历史学家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历史学尤其是历史书写的认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过程中,突出的几点是:关注领域的扩大,绝对性追求的放弃,历史研究的细化。

关键词:历史学;西方史学史;反思

在历史学的变化之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历史学关注领域的不断扩大。历史学的关于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狭隘政治史,已经拓展到新史学的经济史、文化史,再经过后现代主义史学批判反思推进到微观史学、工业史、环境史、心态史。随着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被拓展,历史学研究跨学科、多学科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仅以新史学为例,在新史学的研究内容方面目前已经大体形成了两个重点。首先,以强调研究人类文明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为要点的研究,这类的关注点有:社会人文地理条件、人口变化状况、生态环境变化、人类文明的技术发展水平、人类社会的生产分配方式等。其次是强调研究范围较为广泛的人类社会史,如有关权力体及权力运行、财富产生及流转方式、社会地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例如:有关政府、警察、学校等社会性权力机构研究,有关公司、工会等社群性工作机构的研究。此外,有关思想文化、思潮的研究也是新史学研究的内容之一,但与前两项相比,它不占主要地位。

其次,历史学家历史书写对绝对性追求(绝对客观,绝对真理等)的丧失,历史书写规范性的增强。众所周知,历史分为逝去的完整的、难以还原的历史和史学家看到的、听到的、书写出来的历史。由于主客观的限制,史学家难以完整、全面、客观的还原历史,其追求逐渐演化为追求一个相对完整、客观的历史。而且,大量史学实践证明,随着历史学家掌握的档案资料愈多,研究愈深入,则历史学中的存疑和争论的问题也愈多。在这个过程中,对历史书写绝对性的追求丧失了。历史学家著史时,更加注意自己的下意识,甚至无意识(潜意识)行为。

再次,史学研究领域的不断细化。从传统史学的宏大叙事,到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微观史学,史学研究领域将重点转向人自身,探索一定环境下的某个小群体或个人的思想、心态、感受和生活状况,以便揭示某种以往文化的特点。换句话说,更加侧重于追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极端情况下,为了适应当下快节奏生活,碎片化时间,史学研究也有碎片化倾向。即使如此,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更加贴近生活,根植于现实生活,相对于过去宏大的政治史,微观史学更加世俗化,更加落到实处,阅读门槛降低,可读性增强,使得史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还有,史学方法选择性更加多样,史学的包容性增强。传统史学大多运用归纳、分析、比较等实证主义方法,而新史学不断借鉴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概念,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而后现代主义则再次强调文学叙述方法,史学的“诗性”。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史学强调自身的自主性,忽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而新史学主张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跨学科研究。以新史学为例,新史学借鉴并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计量法、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心理法、口述法等,这是史学与其他学科双方互动的结果。正是基于以上不同,新史学范型被称作“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这种变化背后是史学更加侧重于普世价值,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历史学的实用性不断增强,不断追求让读者在读史过程中有所思所想所得,而非史学家狭隘的自身满足感。

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历史学更加全球化,更加注重包容性与平等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全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以超越民族国家界线的文化或文明的兴衰为内容,试图建立新的更具有宽容性,平等化的文化形態标准。在这种新的文化形态标准之下,历史比较更具可行性,文化的独特性更加突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这体现了史学家对文化形态的研究更加深刻化、系统化,标准化。

反思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回首20世纪的史学发展,感慨良多,展望21世纪的史学,更加丰富多彩。

在21世纪的史学之路上,史学“见往事耳知来者”的借鉴作用将继续增强。史学不只是作为对于电视电影的编审,使影视作品更符合客观历史真相。史学本身就有极为丰富的影视素材值得发掘,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赤诚之心的探求,对于感情的癫狂追求,对于中国式家庭的矛盾心理等等。在21世纪的史学之路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更加紧密。中国能不能走向世界,世界能不能走近中国在于中国史与世界史的不断向前发展。相对来说,世界史的发展更加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太需要“补课”了。真正的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塑造中国,中国人的新形象这是势在必行的事,能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在于世界史的发展状况。在21世纪的史学之路上,史学将继续碎片化,但是,在碎片化的过程中蕴藏着整体化的种子,它会慢慢的生根发芽。史学是基于现实而产生,并最终服务于现实。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无论是对史学家专注于著书立说,还是对读者专心于良好的阅读体验都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史实。史学家想多说不能多说,读者想多看看不到,在这种纠结困境下,所言极小而所旨极大的以小见大式史学研究风格将进一步发展。在21世纪的史学之路上,时代在呼唤,呼唤一种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平等,更加实用的世界史观。它基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超脱国家,超越民族,打破“黑暗森林”,为了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智:《西方史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于沛:《20世纪的西方史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广智:《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史学理论丛书》编辑部编:《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陈恒:《西方史学史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9期。

[6]吴晓群:《无问西东:浅谈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范式的建构》,《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陈锐,男,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学反思
“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学本科教育改革初探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透过历史学的尘埃看中医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