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霞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剂和内聚力,也是中国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源头。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让青少年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关键词: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下,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一、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无不存在
1.精忠报国,以身捐躯
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历史上中国曾经屡次遭受外敌的入侵,国破则家亡,爱国情感、为国献身的精神必须强烈,习总书记也曾说“‘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那么体现在教材中,例如:抗金名将岳飞在金军大举进攻中原,国家危难时刻,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使金军闻风丧胆,造就了精忠报国的一段佳话;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就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1]
2.国而忘家,无私奉献
教材中有很多的实例: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等,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是多么需要这些美德。
3.自立自强,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张骞凿空,历尽磨难,为开辟丝路奠定了坚实基础;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历经千辛万苦和劫难,为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无资本、无技术、无人才的艰难局势下,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这些都是美德的杰出代表,结合教材中的实际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认真学习、提高自我修养的必要性。[2]
4.为民谋福,仁者爱人
传统美德的又一突出特征是谋福人民、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课本中,为了人民的胜利和解放,董存瑞用身体顶起炸药包;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刘胡兰献出了自己年仅15岁的美好青春和生命;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些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实时点拨,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传统美德教育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实现中国梦,要靠年轻一代,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传统美德的培养时不我待,要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传统美德,时代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例如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完成战略大转移的长征精神、对日本帝国主义同仇敌忾的抗日精神、热爱人民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庆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行列,西方文化也随之渗透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充斥着人们的心理,外来的东西很受欢迎,特别是青年学生,盲目崇外,吃的、穿的、用的……以洋货为荣,因此,特别是在今天,作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学生,必须有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这个重要任务,将传统德育融入历史教学中。在教学中,还要把新时代的英雄人物引入课堂,如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航天英雄杨利伟,人民好警察任长霞等等。他们的事迹震惊了世界,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通过介绍他们的事迹激励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愿望,努力学习,实现伟大的中国梦。[3]
三、传统美德教育應遵循科学的教学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搞好传统美德教育,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度。
1.教师应坚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向学生广泛传播优良传统美德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历史教材中汲取营养。循着历史的发展,使学生懂得: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些新中国的缔造者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那些为人类的幸福和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并激励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4]
2.教师应注重情感熏陶的作用
“情贵于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恰当地发挥实物和影像资料的作用,加之生动和富于感情色彩的描述来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讲述戚继光、郑成功、张自忠、刘胡兰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真挚的情感来熏陶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形成强烈的报国责任感和决心。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
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视其教育功能,通过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进步几千年的历史,佐证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结语
总之,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工程。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其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传统美德,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浅议中职学生中华美德教育[J].资治文摘,2015.
[2]陈玉玺.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0.
[3]马建成.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版),2010.
[4]辛晓瑜.中华传统美德与历史教育[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1.
[5]吴红伟.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