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军事理论课

2019-10-21 08:02李国杨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 要:线上教育之所以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教育,原因就在于线上教育无法完成对人的品格、智慧和社交能力的教育。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慕课 + 线上互动 + 课堂教学 + 社会实践活动”的立体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军事理论课

关键词: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立体化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当前,社会与技术环境、学生主体特质、教学方式等教育场域均发生了全新变化,教育中的主要矛盾产生了根本性的转移,因此对高校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

一、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目标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自1985年以来历经30余年,目前正面临着诸多的发展困境与瓶颈:长期和平安寧的国内环境造成了社会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的淡薄,国防教育自身存在的概念混淆、内容逻辑体系的不统一,师资队伍建设的不专业、不稳定,课程建设学科发展的不平衡等等。本项目充分挖掘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中军事思想、军事文化、现代国防发展历程、军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等内容所蕴含的育人的元素,使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的同时,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从而使高校《军事理论课》真正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力发展。

二、探索高校军事理论课开设存在的问题

1、政治占位有待提升师资队伍不足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等重要使命,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目前学校管理者普遍国防观念较为淡薄,认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对两者融合点挖掘不足,凸显出高校管理者政治占位不高,缺乏新时代协同育人的理念。同时国防教育专业的应届本硕毕业生人数有限,教师招聘工作难度大。学校对于军转干部或退伍军人的教师准入制度不明晰。

2、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较多高校还存在以军训活动和专题讲座替代理论课教学的现象。学校高度重视专业课教学资源投入,对于《军事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投入少,思路较为僵化,教育信息化理念有待加强。当前《军事理论课》授课基本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教师大多以灌输式讲授为主,侧重理论知识教授,启发式教学不足。同时授课教师认为除自身教学能力外,课时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

3、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课程管理需得到应有重视

目前《军事理论课》的课堂规模基本上为150人左右。受访教师普遍反应课堂规模过于庞大,在提升课堂管理难度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方式,如分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面受限。此外,从课程上课时间安排来看,近年来《军事理论课》在排课时间上主要以下午和晚间为主,特别是晚间上课学生较为疲惫并且上课积极性不高。同时,课程的排课时间也容易对学生造成课程不重要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4、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存在认知误区

学习兴趣是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具有驱动力的作用。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程不感兴趣或是完全不感兴趣;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学习思政课感兴趣,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老师授课的一些知识点本身感兴趣,而非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对《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访谈发现,学生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较为严重“隐形逃课率”较高。虽然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动机、目的和诉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动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程的目的在于获取学分,而没有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

三、打造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军事理论课

线上教育之所以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教育,原因就在于线上教育无法完成对人的品格、智慧和社交能力的教育。军事理论课以国防教育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它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这门课程单纯依赖互联网的线上教育是不够的,品格的教育及价值观的教育还需要依托实体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慕课 + 线上互动 + 课堂教学 + 社会实践活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网上慕课利用其他高校优质的军事理论课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在线学习,保证该门课程教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分享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线上互动模板:班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与教师进行网上的互动交流。同时配合播放国内知名军事专家的专题讲座。线下实体课堂:将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军事理论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国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可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在已有新生军训的实践基础上,突破对现有实践教学的狭隘理解,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利用红色革命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聆听革命报告、英模报告、搭建军民融合纽带等方式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

参考文献

[1]军民融合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的思考[J].陈润华,周莉.高校后勤研究.2017(07)

[2]新舆情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途径研究[J].陈婧玥,颜新龙,杨红艳.管理观察.2018(32)

[3]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丛迪,李浚,柏顺,王尧.北京教育(高教).2018(12)

作者简介:

李国杨(1981—),女,汉族,天津市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思想政治教育.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论述,做好军民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大文章”

黑龙江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黑龙江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试点课程“军事理论”课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