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坤 王小晶 李丽娜
摘 要: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里包括学生素质、学生能力的关注。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将重心放在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和开发,使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数学精神。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更是要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注入快乐资源,用寓教于乐的手段提高课堂活力。本文将以笔者经验,分析趣味化游戏在学生实践素质、数学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发现能力和使用能力。
关键词:寓教于乐 小学数学 教育尝试
新课改强调,我国教育体系一定要做好教育理念的转换和创新,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组织、教育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主要价值。要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保障教育有效性、教育效果。当前国内小学数学教育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十分突出。国内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教学必须改革。当然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導致教育改革质量不尽如人意。虽然不少教师尝试提升教学能力,但结果没有令人满意。为切实提高教学成效,教师需要转变注意力,将目光放在学生心理情绪和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依靠游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
因为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课堂上往往做不到有效控制自我,学生不具备成熟的心性。众所周知数学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并不是说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益。所以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完成学生学习素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教师就需要走进学生群体,与学生合作共同营造和谐、良好氛围和关系。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兴趣爱好[1]。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学资源、教学形式。
比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先行讲解好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相应技巧后,带领学生用除法游戏的方式理解和吸收知识。游戏正式开始前,教师先将游戏的规则告诉学生。首先其中一名学生需要用口述的方式,说一下整十数除整十数算式,比如三十除十,此时由其旁边的同学立刻给出正确答案,用口算的形式回答问题。如果学生的答案正确,则交给这名学生出题,由其旁边的学生回答问题,形成接力模式。直到其中一名学生的答案错误,则学生被淘汰。淘汰后继续将提问的机会和答题的机会顺位下去。不论是出题学生说出的题目与要求不相符,还是回答题目的同学说出了错误答案,甚至是出题人所出题目已经被他人说过了,都会被淘汰。假设班级有非常多的学生,失误学生数量很少,则教师应当将范围扩大到任意两位数。当然回答答案的时间仍要控制在10秒左右。这种游戏方式活跃了课堂,学生产生了学习积极性和向往之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笔算、口算水平。
二、重视实践体现数学本身学习价值
不少学生平时都会觉得数学是一门十分枯燥与无聊的学科。如果学生此时做不到区分数学学习意义,明白数学学习的价值,则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难以落实教育追求和教育目标。从现实条件可以看到的是,实践锻炼这一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育趣味度。使学生意识到和明确数学本身的存在价值、学习意义。寓教于乐视角下,教师需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展现实践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意义。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在家搜集家中的用水用电情况,并将每个月的用水量、用电量加到一起,最后得出总和。用这种方式分析自己家的用水和用电问题。这种实践方式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家庭情况,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该活动正式进行前教师有必要主动和学生父母交流与沟通,获得家长同意与配合。
三、巧用信息技术保障教学质量
对于最后的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影响十分关键,学生今后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和态度都会受到教师能力限制。正因如此才需要多加关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和追求。要想达成寓教于乐教育目的,提高数学教育效果,教师就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方法。要构建更丰富的教学条件、环境与资源。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吸引力。比如教师可以用PPT的方式代替口头讲解和板书,形象且直观地展现信息技术。如《三角形的特征》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使用PPT播放三角形,之后由教师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分类三角形。再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束完内角概念讲解后,可以让学生自行猜测,最后用量角器验证。学生深入探索知识,对知识形成了浓厚学习态度。
结语
从本文的叙述可以看到,现代教育需要重视寓教于乐思想的贯彻与落实,这对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和效果来说意义重大。这与新课改本身的追求是契合的,能够很好地活跃学生,提升学生运算水平,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要突出学校教学地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蔡利.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56.
[2]谈虎年.如何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7(22):25.
[3]周雪艳.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培训,2017(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