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川
摘 要:在未来必然是以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为主。要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就必须要搭建起良好的科研平台,以科研平台带动产业。文中,主要就对北京市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产业带动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只能汽车;科研平台;产业
北京市委、市政府2017年底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选取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分别编制了指导意见。目前,北京市结合当前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和产业布局的重点,聚焦3家依托企业主导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创新平台。本文主要总结三家国家级科研平台整合跨界资源推进协同创新以及在聚集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1 科研平台情况
(1)国创中心。国创中心2018年3月1日挂牌成立,是由国家科技部授牌的全国第二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第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创中心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等作为牵头建设单位,共建单位囊括产、学、研各个领域。
国创中心成立第一批股东共五家,分别为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司原注册资本金为16000万元。
2019年12月,国创中心二期增资股东有央企、外企、国企和民营企业,分别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法雷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宇电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二期融资总规模为25,119.999676万元,增资扩股后国创中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388.3492万元。
国创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共性需求,建立“9+4”技术路线。在“智能网联、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驱动、电控、轻量化、插电混、前瞻技术、整车集成”九个领域联合共建国内外前沿的研发能力;为行业内提供“开源整车平台、检测验证平台、产权运营平台、孵化创投平台”的优质技术服务。
(2)智能网联中心。智能网联中心依托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汽智联)建设。国汽智联成立于2018年3月19日,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9亿元,共18家股东单位分别等额出资5000万元。
2018年7月3日,国汽智联获批北京市级产业创新中心,2019年5月23日,工信部在京组织召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国汽智联顺利通过论证,成为全国第11家、北京市第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019年12月31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启动会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签约活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国汽智联由清华大学李骏院士任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克强教授任首席科学家,定位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创新技术的研发中心、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创新人才的聚集基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战略的核心智库。
(3)动力电池中心。动力电池中心以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联动力)为核心,是我国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联动力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发起,汇集国内科研单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等11家股东单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共同出资组建的高科技公司法人实体,注册资本8.5亿元。
2 科研平台效应
(1)加快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卡脖子”技术布局,争取车控操作系统和车规级芯片重大专项落地。针对车规级芯片,国创中心牵头组织编制了“车规级半导体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项目方案”,聚焦车规计算芯片、控制芯片、总线芯片、通信芯片四方面;针对车控操作系统,国创中心组织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智联等,编制项目建议方案。
(2)构建开放协作创新网络体系。整合跨界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国创中心、智能网联中心、动力电池中心等通过成立独立企业法人主体的形式运作,与高校院所、车企、零部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多方主体紧密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
(3)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通过委托开发、技术成果交易、知识产权授权等方式,面向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国联动力支持在四川建设年产4000吨正极材料生产示范线和年产30亿瓦时动力电池生产示范线。
(4)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关键技术服务平台。发挥科研人才、技术及设施优势,面向多方主体提供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
建立行业检测试验平台。发挥专业化优势,积极推进权威性的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如,国联动力投资3亿元建成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检测试验中心,可开展环境适应性、安全性试验方法等119项检测检验,已获得CAN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资质认证。
(5)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平台纽带作用。依托国创中心、国汽智联,吸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消费电子协会北京分会等组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有效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同时,主导或承接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等领域专业活动,搭建技术交流合作和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3 发展路径思考
一是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产学研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车规级芯片和车控操作系统“卡脖子”技术攻关,以整车应用需求为导向,整合半导体行业和汽车行业优势资源,打造产业融合创新新生态。
二是创新平台应加快模式创新探索,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和首次商业化,面向行业、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三是完善创新导向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引进及培养,构建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参考文献:
[1]武晓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型构建与政策仿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2]丰子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平台化运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