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浅谈

2019-10-21 10:13张红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用典表现手法落花

张红霞

古诗文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披文入情、动情观照的精神活动。学生通过鉴赏诗词,不仅能陶冶高尚道德情操,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没有教给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更体会不到其中的韵味,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低。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鉴赏古诗词呢?下面笔者谈三种方法。

一、知人论世法

诗歌鉴赏要知人论世,只有知人论世才能顾及全篇。诗歌作为诗人表达个性思想感情的产物,不可避免地要揉进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个人的不幸、身世的沧桑、命运的坎坷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如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诗的开首二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不说其他,单是“落花时节”这一形象,就可以作多层次的分析。一是说,杜甫碰到李龟年,正当落花时节:二是说,杜甫当年名动京师,如今流落江南,已到落花时节;三是说,杜甫自己身心憔悴,不堪回首,犹如落花时节;四是说,大唐王朝,盛极而衰,好比落花时节……一个落花时节,多少感慨,多少辛酸!若不是知人论世,又怎能全方位地理解此诗的内涵?

二、炼字品味法

对诗词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要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意思读懂。炼字主要是品味重点词语,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卷”字用得好,鉴赏时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可以这样理解:①一个“卷”字写出千余匹馬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子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②其妙处表现作者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小山冈,。③一方面写出速度快;另一方面写出猎的情绪高昂、精神抖擞,阵势威武雄壮。又如《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让学生理解这里的“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是作者流泪,而不是花流泪;“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对诗词语言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还要“品”出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深远的意境。

三、表达技巧分析法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对比、互文、反复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联想、用典、象征、想象、衬托、渲染等。要引领学生通过对这些技巧的分析,对诗词进行品味感悟和鉴赏,从而把握诗词的妙处。

(1)从修辞方法的作用入手鉴赏。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得诗句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国家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如同风雨中的飘絮一样支离破碎的飘零,个人的磨难,像雨中的浮萍任凭风吹雨打四处漂泊。

(2)从表现手法的使用来分析。如用典: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或诗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个人愿望等。《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属于用典,借“赤壁之战”这个历史事件,含蓄地表达了赤壁之战的成功全归功于东风,并且逆向思维,假设当时没有东风,恐怕大乔小乔都得被深锁在铜雀台,暗指恐怕东吴该灭亡了。构思巧妙奇特,意味含蓄。

总之,古诗词教学既要重视学生背诵,还应教给学生一定的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联想创作的背景,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分析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内涵,从而不断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增加文化积淀,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用典表现手法落花
落花
落花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落花有感
用典犹如用比兴
厚重感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